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民的阅读习惯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的趋势,电子书阅读率连续三年位居榜首,成为阅读方式的主流选择。与此同时,二手书循环经济在青年群体中迅速崛起,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率也显著提升,展现了市民对阅读的持续热情和多样化需求。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子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上海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达到97.15%,其中电子书阅读率连续三年占据首位。数字阅读的普及不仅体现在阅读率上,还反映在付费行为的增长中。数据显示,市民的数字阅读付费率从2023年的84.20%提升至2024年的86.79%,平均购买支出也从173.95元增至195.49元。这一趋势表明,数字阅读已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付费阅读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同时,二手书循环经济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75.30%的市民表示“比较”或“非常”愿意参与二手书流通,其中青年群体以78.43%的占比成为核心推动力量。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环保意识的提升,也反映了青年群体对阅读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视。二手书市场的活跃,为阅读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共阅读空间的使用率同样值得关注。77.96%的市民在过去一年中使用过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或城市书房等场所,近三成市民保持每月至少一次的访问频率。此外,市民对创新阅读场景的期待也日益增强,70.66%的市民希望看到“阅读+公园”场景,半数市民期待“阅读+商场”,43.28%的市民则设想在CityWalk路线中嵌入图书角。这些需求反映了市民对阅读环境多样化和便利化的追求。
未成年人和老年群体的阅读表现同样亮眼。2024年,未成年人平均每天阅读纸质课外书28.06分钟,数字阅读时长为19.10分钟,平均前往图书馆和书店9.90次。87.60%的8岁以下未成年人曾前往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等公共阅读场所。老年群体的阅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65.32%的老年群体年阅读量达到6本及以上。这些数据表明,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资源的普及正在惠及各个年龄段。
总结
从电子书阅读的普及到二手书循环经济的兴起,从公共阅读空间的高使用率到创新场景的期待,上海市民的阅读习惯正在全面升级。数字阅读的快速发展、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以及各年龄段的广泛覆盖,共同描绘出一幅阅读生态的繁荣图景。未来,随着阅读方式的不断创新和阅读资源的持续丰富,市民的阅读体验将进一步提升,阅读文化也将更加深入人心。
更多电子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子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