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的持续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日益增加,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旨在通过市场机制进一步挖掘系统调节潜力,推动电力辅助服务从计划向市场、从发电侧向多元主体转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规则》首次明确了辅助服务市场的经营主体范围,包括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储能企业、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和车网互动运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被正式纳入市场体系,这将有效引导这些主体参与系统调节,提升整体调节能力。
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的地区,《规则》提出要完善现货市场规则,适当放宽市场限价,引导实现调峰功能。同时,调峰及顶峰、调峰容量等具有类似功能的市场将不再运行。这一调整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建立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化品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6个省建立了调峰市场,15个省建立了调频市场,2个省建立了爬坡市场,6个区域分别建立了调频、备用、调峰等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通过竞争有效提升了系统调节能力,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则》与《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共同构筑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三个主要交易品种。这一规则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三大交易品种的规则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则》要求,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会同省级价格、能源主管部门,根据《规则》和相关文件,及时组织市场运营机构制修订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这一举措旨在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确保市场实施细则与《规则》要求一致,保障市场的规范运行。
总结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的发布,不仅明确了辅助服务市场的经营主体范围,还通过完善现货市场规则、推动辅助服务市场化品种多样化等措施,进一步挖掘了电力系统的调节潜力。这一规则的实施,将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为新能源的消纳和煤电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更多电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