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金融管理部门持续优化宏观货币政策,通过多种工具组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今年以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货币信贷运行良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效果,一系列具体的货币政策措施即将落地实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工具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为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金融管理部门将通过降准等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具体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此外,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这些措施将有效缓解市场资金压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为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金融管理部门将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目前的1.5%调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将下调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目前的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此外,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降低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由2.85%降至2.6%,其他期限利率同步调整。
为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金融管理部门将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具体措施包括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持续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此外,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与调降再贷款利率的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为支持资本市场发展,金融管理部门将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同时,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增信措施,分担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通过上述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金融管理部门旨在增强宏观调控效果,降低融资成本,支持重点领域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将为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灵活调整政策,确保经济金融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更多工具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工具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