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持续释放新动能。作为机制化合作的重要参与者,浙江省通过搭建平台、畅通通道、深化人文交流,已形成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交通网络高效互联、友好关系多维拓展的合作格局,并将在未来进一步推动双方商品流通、产业链协同和文明互鉴走向纵深。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商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2023年数据显示,浙江与中东欧国家实现贸易总额1827亿元人民币,其中自中东欧进口额达197.5亿元,同比增长64%。今年一季度延续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突破468.4亿元,增幅达15.7%,进口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13.5%。通过优化市场准入机制和贸易便利化措施,浙江正成为中东欧农产品、机电产品等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核心枢纽。
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为经贸往来注入活力。2023年中欧班列(义新欧)开行2619列,运输集装箱超21.4万标箱,较上年增长37%;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稳定运营,发运量达771列。宁波舟山港与中东欧5个港口开通航线,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8.6万标箱。空中通道方面,杭州、宁波分别开通直飞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客货运航线,形成辐射中东欧全境的物流网络。
通过建立60对友城关系和42所高校合作项目,浙江与中东欧国家构建起多层次交流体系。去年双向人员往来近5万人次,其中1.8万中东欧居民到访浙江体验文化魅力。职业教育领域首创的“中国—中东欧国家职业院校产教联盟”,已推动30余个校企合作项目落地。依托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欢乐春节”“龙舟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
下一步,浙江将聚焦三大核心举措:一是扩大中东欧商品进口规模,重点拓展农产品等特色产品市场;二是强化产业投资合作,推动家电家居、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产业链互补;三是依托教育科技文化平台深化人文交流。同时通过制度型开放打造“三最”营商环境——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助力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标杆。
浙江以商品贸易为纽带、交通互联为基础、人文交流为支撑的立体化合作模式,正推动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通过持续释放开放红利和创新机制优势,这一合作范式将成为中国深化同欧洲新兴市场合作的重要实践样本,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确定性力量。
更多商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商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