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北交所上市审核过程中,企业业绩真实性、毛利率波动及子公司经营风险成为监管关注的核心议题。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披露的问询回复函显示,在经历2023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后,其高分子助剂业务面临下游需求变化与成本控制等多重考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雷达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据招股书数据,能之光20212023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80.48万元、1580.02万元和4318.29万元,其中2023年增幅显著。公司解释称,业绩提升主要源于产品结构优化与原材料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具体而言,高毛利率产品的销售占比提升至历史高位,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改善。
北交所问询函特别关注到,尽管下游客户如临海亚东、杭州本松等在2023年出现业绩下滑,但能之光同期收入逆势增长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公司回应称,新增订单主要来自老客户的采购量扩大及新开发的高价值项目,且客户需求未呈现结构性萎缩态势。
2023年能之光主营业务毛利率从12%提升至16.85%,这一数据引发监管层对真实性的追问。公司指出,通过聚焦高端产品线(如光伏胶膜用助剂),高附加值产品的收入贡献率同比提高超过20个百分点。例如,赣州生产基地的投产使新产品量产效率提升30%,进一步压缩了单位成本。
然而,北交所要求量化分析关键客户毛利率突增的具体原因。能之光解释称,杭州本松等客户的订单结构中,定制化高分子材料占比上升,且通过配方优化降低了核心原料苯乙烯的消耗量。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继续攀升至17.79%,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有效性。
作为公司产能扩张的核心载体,子公司赣州能之光近两年净利润分别为1645.65万元和751.65万元,呈现波动趋势。北交所质疑其是否面临短期偿债压力,尤其是2023年末净资产仅增长6.2%的情况下。
能之光回应称,赣州基地采用"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生产模式,承接了宁波工厂70%的新产品研发任务,且在手订单覆盖率达120%,资金链安全边际充足。其财务数据显示,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未发现重大偿债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能之光曾因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等事项4次收到监管警示。问询函要求说明整改措施是否彻底。公司强调已建立"三重审批+数字化对账"机制,关键流程合规率从87%提升至99%,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季度内控评估。
总结:增长动能与风险平衡点
能之光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产能优化实现了业绩突破,但其高增长的持续性仍受制于下游市场需求波动及原材料价格不确定性。监管关注的核心矛盾——毛利率跃升的可持续性和子公司经营韧性——需依赖技术迭代与客户粘性的长期巩固。未来,如何在光伏、电子等新兴领域深化布局,将成为衡量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指标。
更多雷达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雷达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