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9日至23日,北京迎来国际燃气行业盛事——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燃气领域专业会议之一,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超过2700名代表参与,其中海外嘉宾占比超四成。在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这场被誉为"燃气界奥林匹克"的行业盛会聚焦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燃气产业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燃气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世界燃气大会由国际燃气联盟(IGU)每三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有90余年历史。本届大会不仅是该活动首次落地中国,更以空前规模刷新纪录:5万平方米的展区吸引300家企业参展,80余场专业论坛覆盖全产业链议题。开幕式上,与会者围绕低碳转型、能源安全等核心话题展开深度探讨,共同绘制燃气产业未来图景。
大会通过传统议程与特色主题活动双线并行,打造多层次交流平台。全体会议聚焦行业趋势,时事辩论激荡创新思维;金融论坛和数字化论坛为产业升级提供资本和技术支撑;女性论坛与青年论坛则关注人才培育与多元化发展。展览区作为核心亮点,不仅展示天然气管线、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更通过沉浸式体验让观众直观感受行业前沿科技。
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国家管网集团首次参会即带来重磅展示。其运营着全国60%的天然气管线(总长超10万公里),并推出开放服务交易平台——这一参考电商模式设计的系统,将跨区域输气流程简化至"一键下单",显著提升运输效率与客户体验。展台数据显示,该平台使新疆到上海的天然气输送环节从7家转接优化为一站式完成。
在智能装备展区,中国石化、北京燃气等企业集中展示技术创新成果。中国石化通过页岩气勘探开发模型,直观呈现4000米深地开采技术;国家管网集团则展出储能业务与智能调控系统,彰显能源网络的韧性升级。北京燃气带来的"巡检精灵"四足机器人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可自主完成社区管道泄漏检测;自驱式电磁超声内检测装备实现管道不停输缺陷识别,两项创新均获得广泛关注。
总结:行业盛会背后的发展启示
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通过技术展示与思想碰撞,为全球燃气产业指明发展方向。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到智能设备的场景落地,从低碳转型的战略规划到国际合作机制创新,此次盛会传递出清晰信号:燃气行业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与技术创新,推动清洁能源体系加速成型。随着大会成果向实践转化,其影响将持续辐射至未来数年的全球能源版图重构中。
更多燃气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燃气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