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25年5月13日作出关键裁定,认定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进口的太阳能电池与组件已威胁本土制造业生存环境。这一裁决为6月份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铺平道路,将直接影响美国光伏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并加剧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地缘政治博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太阳能设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当天以全票通过认定,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正对国内制造商造成实质性伤害。该裁决标志着历时一年的贸易调查正式收尾,此前商务部已初步裁定四国企业存在政府补贴与低价倾销行为。作为反制手段,关税政策将覆盖从硅片加工到成品组装的完整供应链环节,直接影响美国当前光伏项目超八成进口依赖的市场格局。
根据商务部计算结果,不同国家面临显著差异化的惩罚性税率。柬埔寨制造商因拒绝配合美方调查被处以最高达3521%的反规避关税,这一极端数值远超其他地区——越南平均税率达396%,泰国为375%,而马来西亚相对较低的34%则反映了其合规合作程度。阶梯式税率设计既体现了对"违规行为"的惩戒意图,也折射出美国试图通过政策杠杆重塑供应链多样性的战略考量。
本土太阳能制造商长期呼吁政府采取行动,指责东南亚低价产品冲击已抵消联邦税收优惠带来的竞争优势。尽管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3690亿美元清洁能源补贴以刺激国内产能,但当前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自四国进口的129亿美元光伏组件仍占据该品类总进口量的78%。这种依赖关系迫使企业将生产线外迁,直接威胁到拜登政府设定的"2030年本土制造满足40GW清洁能源装机需求"目标。
作为全球最大太阳能市场之一,美国去年从这四个东南亚国家采购了占总量近80%的设备。新关税政策实施后,项目开发商可能面临成本激增与供应链中断风险。柬埔寨企业因高额税率几乎丧失竞争力,而越南和泰国的中等档税率或将推动部分订单转向墨西哥或加拿大。这种结构性调整短期内可能导致美国光伏装机量放缓,但长期来看政府希望通过本土化生产实现技术自主与就业增长。
此次关税裁决不仅重塑了美国太阳能产业链的竞争格局,更凸显出在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各国面临的政策博弈与市场平衡难题。随着全球能源安全战略地位提升,此类贸易保护措施或将引发更多供应链多元化需求,而最终成本转嫁、技术创新与地缘合作的动态变化仍需持续观察。
更多太阳能设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太阳能设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