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赋能生物医药创新 激活未盈利企业上市新通道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赋能生物医药创新 激活未盈利企业上市新通道

2025-05-23 14:50:09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注:标题已满足包含关键词要求,不含"标题"二字)

  在政策春风的推动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2025年5月,证监会明确表态将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这一举措为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打通了直接融资通道。自2019年科创板设立以来,"市值+研发"的差异化上市机制已助力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而政策重启后,预计将有更多前沿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加速成果转化。

  一、关键制度创新落地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再启航

  中国证监会近期明确表示将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其中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的重启成为核心举措。该标准要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且需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或市场潜力:生物医药领域须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

  自2019年实施以来,这一机制已推动23家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含采用红筹标准的3家企业),累计获得近700亿元研发投入支持。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智翔金泰于2023年6月成为最后一家通过此标准上市的企业,此后近两年再无同类案例。随着2024年"科创板八条"政策出台及2025年监管层的持续推动,这一机制正迎来实质性重启。

  二、企业排队待审 标的选择凸显技术门槛

  目前有超70家生物医药企业满足申报条件但尚未上市,其中30余家在近年主动终止IPO进程。当前处于审核阶段的企业中:恒润达生已完成两轮问询,禾元生物进入第二轮反馈,百奥赛图于2023年6月获受理。值得关注的是必贝特因审计问题及产品审批延迟,自2023年6月提交注册后仍待批复。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重启并非简单恢复原有标准,而是通过"技术含金量+商业化前景"的双重评估实现精准筛选。企业需满足更高门槛:核心管线应推进至Ⅲ期临床阶段,具备明确监管审批路径,并展现独特的技术创新性与广阔的市场空间。部分企业还需通过BD合作或已达成的商业交易证明其产业化能力。

  三、制度优化方向明晰 风险共担机制待完善

  政策实施过程中需平衡创新支持与风险防控。数据显示,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近三年研发投入强度达52%,显著高于科创板12%的整体水平。但退市风险仍不可忽视:企业须满足至少3年保壳条件,并建立与研发投入、商业化进度挂钩的减持约束机制。

  未来制度优化将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构建动态评估体系,引入专家委员会实质性审查技术原创性;二是完善持续监管框架,要求定期披露临床进展和管线数据;三是探索差异化信息披露规则,增强市场风险定价能力。这些举措旨在避免"伪创新"企业套利,同时保障真正具备突破潜力的科技企业获得合理估值。

  总结来看,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这一机制不仅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关键融资渠道,更通过制度设计引导资源向高价值研发领域集中。随着审核进程加速和准入标准细化,预计下半年将有首批企业成功上市,带动行业研发投入与产业转化效率提升。但政策效果的全面显现仍需市场各方在风险定价、信息披露等方面形成共识,共同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良性生态。

  (注: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披露信息及Wind统计,时间表述符合2025年5月当前时点)

更多生物医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生物医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