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外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服务形态不断革新,已深度融入居民日常生活。随着京东等平台入局竞争,市场格局加速演变,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各方权益、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议题。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对头部企业开展的联合约谈,既是对当前行业态势的及时纠偏,也为外卖生态的长远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外卖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开年以来,外卖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突破5.45亿人,占网民总数近半数。随着"免佣金""百亿补贴"等营销策略频繁推出,平台间竞争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构建。但短期让利难以持续,过度依赖价格战可能挤压商家利润空间、增加骑手履约压力。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约谈明确强调:唯有坚持合法规范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商户合理收益、落实骑手劳动保护,才能真正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外卖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变。从早期的"搬运美味"到如今的"万物到家",服务边界持续拓展的同时,县域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订单时段覆盖全天候需求。面对近2000个县级行政区的服务网络和超1000万骑手群体构成的庞大生态,平台企业亟需转变竞争逻辑——要从存量市场的零和博弈转向增量空间的价值共创。通过数字化工具降低餐饮商家运营成本、优化配送算法提升服务效率、探索跨境服务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等创新举措,才能构建多方共赢的发展模式。
外卖骑手作为连接供需的关键节点,其劳动权益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与行业口碑。当前部分平台已试点"超时免罚""防疲劳机制"及五险一金缴纳等措施,这些实践既维护了劳动者切身利益,也为行业用工模式改革提供了可借鉴样本。数据显示,完善权益保障能有效降低人员流失率、提升配送准确度,进而增强消费者信任与商家合作意愿。平台企业需将骑手培养成本纳入长期战略布局,在安全与效率间找到平衡点。
算法优化是外卖行业提质增效的核心抓手。通过动态路径规划系统可缩短平均配送时长15%以上,智能调度还能减少高峰时段的订单积压问题。同时,平台应携手餐饮商家推进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从后厨管理到食材溯源的食品安全把控、从菜品推荐到消费评价的大数据分析应用,都能显著提升服务精准度与用户体验。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算法工程师的努力,更需建立多方协同机制,让技术红利惠及整个产业链。
结语
站在行业发展的新起点,外卖平台必须清醒认识到:短期价格战不可持续,唯有坚守合规底线、强化权益保障、深耕价值创新,才能在5.45亿用户规模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通过完善生态体系、优化算法逻辑、拓展服务边界等举措,我国外卖市场完全能够走出一条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更多外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外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