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现场会释放行业新信号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力稳定供应成为当前能源转型的关键课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组织召开的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现场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圆满落幕。会议通过实地调研典型项目与经验交流,为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构建安全高效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注入了新动能。
会议强调,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核心抓手。参会代表现场观摩的典型案例显示,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部分地区已实现用户用电负荷“可观可测、可调可控”,显著提升了电网弹性与应急响应速度。这一成果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智能监测系统提供了实践参考,进一步夯实了电力保供基础。
围绕“新技术开发—新模式探索—新产业发展”的闭环路径,会议提出以需求侧管理场景为核心驱动力。例如,在工业领域推动柔性负荷聚合,在居民用电中拓展虚拟电厂应用场景,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用户主动参与调峰。这种模式不仅促进储能技术、智能终端设备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更带动了能源服务、智慧运维等新兴业态的规模化增长。
高质量的用电监测分析工作被列为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会议要求建立覆盖全行业的动态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建模预测负荷变化趋势,并据此优化电力调度策略。数据显示,当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初步建成区域级监测平台,下一步将深化数据共享机制,确保电力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率达90%以上,为迎峰度夏等重点时段保供提供科学依据。
会议明确,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需统筹“源网荷储”各环节协同。在供给侧强化清洁电力供给能力的同时,需求侧管理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错峰用电,并利用储能设施平滑负荷曲线。这种双向调节机制既缓解了高峰时段供电压力,也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创造了空间,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总结展望
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智能化的新阶段。通过强化技术赋能、场景创新与数据驱动,能源资源配置效率将持续提升,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见效,预计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将形成更加灵活多元的电力供需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能源根基。
更多电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