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境内航班充电宝安检合格率已从新规前的68%提升至91%,行业合规化进程显著加速
随着航空安全标准持续收紧,中国民航局于近期实施的充电宝携带新规引发广泛关注。新规要求旅客在境内航班中仅能携带符合3C认证、标识清晰且未被召回的充电宝登机。这一政策不仅重塑了航空安检流程,更对充电宝制造与零售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最新行业动态及监管动向,深入分析充电宝市场的合规挑战与投资潜力。
自6月28日起,中国境内航班全面执行充电宝携带新规。旅客需确保所携充电宝具备清晰可辨的3C认证标识,且不得属于被召回型号或批次。上海虹桥机场等主要枢纽在防爆检查阶段即开始提示旅客注意充电宝合规性,并设置醒目提示牌强化政策宣导。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机场对政策执行存在差异化:深圳机场提供7天免费暂存服务,而虹桥机场则禁止未标注3C标识的国外品牌充电宝通过安检。数据显示,新规实施首周已导致约12%旅客因携带不合格产品遭遇行李扣留。
与国内严苛监管形成对比的是,海外机场对充电宝的安检要求相对宽松。多数欧美机场仅需额定能量不超过160Wh即可携带登机,且无强制3C认证要求。这种差异为充电宝制造商带来双重挑战:既要满足国内市场合规性需求,又需在出口产品中平衡国际标准与成本控制。行业数据显示,具备双标识(3C+CE)的高端充电宝市场占有率已从2024年的18%跃升至当前的35%,预计未来三年内将占据45%以上市场份额。
新规实施后,被扣留充电宝的规范化处理成为新课题。深圳机场已建立专业流程:旅客可将召回型号产品交由指定柜台自弃处理,机场随后统一移交具备资质的危废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值得注意的是,二手平台出现“查收充电宝”低价转卖现象,部分卖家以16.8元/块的价格兜售未通过安检的产品。这一灰色交易不仅违反民航局规定,更可能因电池滥用引发安全隐患。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充电宝回收处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2亿元,专业危废企业正成为政策红利的主要受益方。
在铁路运输领域,中国12306客服明确表示暂不强制检查充电宝的3C标识,仅要求额定能量≤100Wh且标志清晰。这种政策差异导致航空与高铁场景下的产品需求出现分化:航空公司合作供应商需重点保障合规认证,而高铁配套充电宝则可侧重轻量化设计与价格优势。市场监测显示,具备双重适配性的模块化充电宝产品线正成为行业创新焦点,其市场规模年增长率已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25%以上。
2025年的中国充电宝行业正处于监管重构关键期。民航新规加速了市场洗牌进程,倒逼企业强化质量管控与认证投入;国际标准差异催生跨境合规服务需求;而回收处置体系的完善则开辟出新的投资蓝海。未来市场竞争将围绕“安全合规+功能创新”双维度展开,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企业有望在政策红利期占据先机。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产品认证动态、危废处理技术突破及多场景适配性研发三大核心领域,以把握行业变革带来的结构性机遇。
更多充电宝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充电宝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