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中国充电宝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生产消费体系,伴随民航新规实施与CCC认证强制落地,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充电宝市场规模突破10.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三成,但近期多起航空锂电池事故推动监管政策升级,产业发展迎来关键转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充电宝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市场监管总局自2023年3月启动充电宝及电芯CCC认证管理程序,明确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强制准入。该认证依据GB 4943.1—2022和GB 31241—2022两项国标,通过温度控制、外部短路等17项核心指标测试,并对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持续核查。截至当前统计周期,全国已有超过85%的合规充电宝产品完成认证流程。
中国民航局自2024年6月28日起禁止携带无CCC标识或标志模糊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此政策直接推动市场加速淘汰非合规产品。数据显示新政实施后,电商平台充电宝类目退货率下降19%,消费者对认证标识的关注度提升至历史峰值。行业监测显示,符合新国标的充电宝平均单价较2023年上涨约25%,但产品安全投诉量同比下降42%。
认证标志采用双重验证体系:印刷型标志需包含立体全息防伪层,标准规格标志则通过"中国认证"暗纹和菱形结构实现防伪。市场监管部门特别强调,流通领域出现的独立销售CCC标识均为非法产品。消费者可通过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时核验,系统显示2024年度累计查询量已突破380万次。
截至2025年7月,未通过认证的充电宝将全面退出市场流通领域。对于存量非CCC产品,监管明确"可使用但不可交易"原则。行业建议消费者避免在高温环境存放充电宝,当出现鼓包、漏液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用。数据显示,遵循安全操作规范的产品故障率较传统品类降低67%,有效防范了82%的潜在风险事件。
随着CCC认证制度的全面实施,中国充电宝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关键转型。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双重驱动下,行业已构建起覆盖设计、生产到流通的全链条安全体系。未来产业发展将更注重技术标准迭代和绿色制造能力提升,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推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数据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公开文件及行业监测报告)
更多充电宝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充电宝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