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纯碱市场正面临多重压力,价格持续下跌反映出供需矛盾的激化。下游光伏玻璃行业的“反内卷”减产引发需求端利空,叠加上游产能过剩与库存高企形成的成本压制,“纯碱行业资讯及发展趋势”显示中短期基本面难以改善,未来需依赖供给端出清或政策干预才能扭转颓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纯碱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近期纯碱价格显著下跌的核心驱动力来自重碱下游——光伏玻璃行业的主动调整。根据行业消息,6月29日《人民日报》刊文强调破除“内卷式”竞争后,光伏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导向,计划于7月起减产或停产超2万吨/日熔量产能,对应纯碱日耗减少约4000吨。这一举措虽旨在优化行业结构,却直接削弱了纯碱需求支撑力。
同时,浮法玻璃端的增量空间也接近枯竭。尽管短期内仍有新产线点火计划,但当前地产周期下浮法玻璃库存压力巨大,日熔量需回落至15.2万吨以下才能实现短期供需平衡(目前为17.8万吨),这将进一步倒逼冷修产能加速退出,间接抑制纯碱需求约1160吨/日。
在需求疲软的同时,纯碱供应端矛盾持续恶化。2025年6月30日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厂家总库存已攀升至176.88万吨,较前一周微增0.19万吨,且这一数据是在开工率下降、检修增多的背景下录得,凸显供需严重失衡。
企业层面竞争加剧,“纯碱行业资讯及发展趋势”显示低价策略成为主旋律:某主要厂商7月报价环比下调100元/吨至不足1200元,其氨碱法工艺成本劣势进一步压制市场价格上限。联碱法、天然碱法等低成本企业亦被迫加入价格战,形成“地板价循环”。
此外,能源端拖累效应显现:焦煤价格因复产消息回落,削弱了纯碱作为工业品的联动反弹动力,市场情绪转向基本面主导逻辑。
当前纯碱供需矛盾已进入“负反馈”阶段:高库存阻碍去库进程,低价竞争加速低效产能出清,但过程可能漫长且反复。短期内需关注以下关键点:
1. 需求端:光伏减产执行力度及浮法玻璃冷修进度;
2. 供给端:高成本企业退出节奏与检修计划变动;
3. 政策干预:地产刺激或基建投资对玻璃产业链的间接提振效应。
总结
综合来看,2025年纯碱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反内卷”需求收缩与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难以化解。价格战导致的利润压缩将倒逼行业加速整合,而库存压力或需通过供给端主动减产才能缓解。未来若无政策超预期刺激(如地产回暖带动浮法玻璃需求),纯碱市场仍将维持弱势运行,交易机会可能集中在成本线附近的套保或空配策略中。
更多纯碱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纯碱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