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7月10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多家上市公司接连斩获新能源及智能驾驶领域的重磅订单。随着整车厂商加速供应链本土化和高端化转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产能提升,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以下从产业布局、市场需求和技术升级等维度展开分析,并结合最新统计数据揭示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5年,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迎来密集订单落地期。例如,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5日获得某头部车企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的定点通知,预计2025年9月和10月开始量产,生命周期内合计配套21.58万辆乘用车。同期,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也收到前排座椅总成项目定点,金额达25.2亿元,计划于2025年9月启动生产。这些订单不仅体现了车企对本土供应链的依赖加深,更反映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技术升级和产能储备上的显著进步。
新能源相关项目成为定点订单的核心方向。宁波星源卓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月获得某厂商新能源车动力总成壳体开发通知,预计2026年量产,金额达6.5亿元;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则因智能驾驶需求斩获制动系统订单,未来四年销售总额约2亿元。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突破53%,直接带动轻量化材料、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控制模块等零部件的需求激增。
在行业高景气周期下,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以宁波继峰为例,其通过多次获得原有客户的新增项目定点,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并提升产能利用率。长华控股5月中标某新能源车企关键金属结构件订单(金额1.08亿元),同样体现了头部供应商的规模化效应。统计显示,2025年1-5月,国内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公告的定点项目中,前十大企业获得的订单量占比超60%,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据行业统计,2025年1-5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达938万辆,同比增长17%;新能源车零售量突破468万辆,同比增幅超30%,渗透率持续攀升至53.5%。在零部件领域,镁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应用加速,智能驾驶相关制动系统和传感器需求同比激增40%以上。同时,出口订单的快速增长(如金固股份获美国车企10年期车轮开发合同)进一步推动产业国际化布局。
结语
2025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技术驱动+规模化扩张”的双轮增长模式。从新能源动力系统到智能驾驶核心组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优化抢占市场先机;而头部企业的订单集中度提升,则标志着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全球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有望在2025年后持续释放增长动能,并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关键地位。
更多汽车零部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汽车零部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