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郴州鸡脚山矿区超大型锂矿床的发现,标志着湖南省在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4年底,该区域探明氧化锂资源量达131万吨,并伴随铷、钨等稀有金属的综合开发潜力,为当地新能源产业链构建提供关键支撑。随着多家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矿石开采与深加工,郴州正逐步形成“矿石-材料-电池”一体化产业生态,预计2025年全市锂电产值将突破千亿元规模。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矿石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最新数据显示,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过创新地质勘查技术,累计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平均品位0.268%。按碳酸锂当量换算,该矿区潜在价值超过324万吨,跻身全国前列。此次勘探不仅新增战略资源储备,更凸显湖南在云母提锂领域的技术突破潜力——伴生的钨、锡等金属可进一步延伸矿石综合利用链条。
郴州锂电产业已集聚199家规模企业,其中大中矿业、大为股份等上市公司主导矿石开采与深加工环节。据2024年湖南省政府规划文件显示,当地正通过政策支持加速构建“矿石—材料—电池—回收”闭环体系,并计划于2025年实现锂电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
作为鸡脚山矿区核心开发主体,大中矿业已推进采矿权申请及配套建设。其规划的1000万吨/年采选项目与2万吨/年碳酸锂冶炼工程预计于2026年投产,同步研发的“锂渣无害化提锂”技术可降低综合成本30%以上,显著提升矿石资源利用率。此外,大为股份在桂阳县大冲里矿区探获超大型长石-锂多金属矿床,铁杂质含量低且具备露天开采条件,进一步强化郴州在低品位矿石开发中的行业地位。
产业布局方面,威领股份等企业已将总部迁移至郴州,并计划依托当地矿石资源扩大产能。截至2025年6月,郴州通过“以商招商”模式吸引超百家锂电中下游企业入驻,形成正极材料、电池组装及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
鸡脚山矿区的勘探成果验证了湖南省在复杂矿床勘查中的技术优势。针对云母提锂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的行业痛点,当地企业联合研发出新型硫酸法工艺:通过减少50%锂渣排放并实现副产物建材化利用,单吨碳酸锂生产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20%,突破了低品位矿石的经济性开发瓶颈。
业内人士指出,郴州模式为全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可复制路径。例如,伴生金属综合回收技术使矿区钨、锡等资源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而湖南省政府设立的锂电产业专项基金(2024年规模达15亿元),正加速推动绿色矿山与零碳产业园建设。
郴州锂矿石资源开发不仅重塑了国内新能源供应链格局,更通过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布局成为行业标杆。未来,随着鸡脚山矿区全面投产及政策红利释放,预计到2026年该区域将贡献全国15%以上的碳酸锂产能,并带动矿石采选、电池制造等关联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这一进程不仅强化了我国关键矿产自主保障能力,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更多矿石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矿石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