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光伏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据权威机构统计,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已突破350GW。在此背景下,中国主导的光伏组件碳足迹国际标准正式立项,为行业低碳化转型与投资布局提供了关键参考依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由中国专家牵头提出的《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第1部分:光伏组件》近日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立项。这是光伏领域首项专注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评估的国际标准,涵盖原材料开采、生产制造、运输安装及废弃回收等环节。该标准将通过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评估模型,显著提升碳足迹因子与本土化数据的空间匹配精度,解决传统国际数据库在区域差异性上的局限问题。
随着全球主要市场对产品碳排放要求趋严,光伏组件的碳足迹核算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指标。该标准的制定将直接影响光伏企业的绿色制造策略与国际市场准入门槛。数据显示,采用统一核算规则后,企业可减少约15%-20%的重复认证成本,同时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互认效率。预计到2026年,符合新标准的组件产品将在欧盟、美国等高要求市场占据超过60%的份额。
头部光伏企业已开始布局碳足迹优化技术,包括采用绿电生产、再生材料替代及智能化溯源系统。该国际标准特别强调本土化数据采集的重要性,这为具备区域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创造了先发机会。例如,在中东地区建设生产基地的企业可通过整合当地能源结构数据,显著降低组件的"隐含碳排放"数值。
当前已有来自美国、德国、希腊及非洲国家的专家团队参与标准制定工作。这一进程不仅将打破部分国家通过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的局面,更可能重构全球光伏贸易规则。据预测,到2030年符合该国际标准的产品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检测认证服务需求增长超4倍。
中国主导的光伏组件碳足迹国际标准立项,标志着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与低碳双轮驱动"转型。这一规则体系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评估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新维度,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价值重构。随着2025年各国碳关税政策逐步落地,率先完成全生命周期管理升级的企业将在新一轮市场洗牌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标准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发挥。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