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加速,亚洲仓储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化。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亚太地区智慧仓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0亿美元,同比增长24%。各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技术补贴及绿色能源政策持续推动仓储自动化进程,而企业对运营效率的迫切需求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进一步加速了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落地应用。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的合作创新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仓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在亚洲市场中,亿仕登控股近期发布的战略动向凸显了仓储自动化升级的迫切性。其与施耐德电气深化的合作关系明确指向两个关键方向:一是通过新加坡3PL智慧仓储项目的实证案例,验证系统性能;二是借助合作伙伴网络扩大区域渗透率。数据显示,该系统的部署已实现仓储生产力提升约50%,库存人力成本降低33%,订单准确率达近乎完美水平——这些成果直接回应了企业对降本增效的核心诉求。
政策层面的利好同样显著:多国政府将智能仓储纳入“新基建”支持范畴,新加坡通过《智慧国家2025计划》提供专项补贴,中国多地出台物流机器人应用奖励政策,日本则通过碳中和目标倒逼仓储设施能效升级。这些举措为技术提供商创造了有利市场环境,预计到2026年亚洲区域将新增超过350个标准化智能仓配中心。
作为合作落地的标杆项目,新加坡实施的智慧仓储系统展现了完整的自动化生态:
该设施的模块化设计更体现了前瞻性策略——可扩展架构使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波动,这种灵活性在电商大促、跨境物流等场景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值得注意的是,系统集成能源管理模块后,单位仓储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18%,契合全球ESG政策要求。
当前政策环境正加速行业分化:一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补贴降低了入场门槛;另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壁垒巩固优势地位。亿仕登的案例表明,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的企业更易获得战略合作伙伴青睐——其三家附属公司的协同运作模式,正是支撑复杂项目落地的关键因素。
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亚洲地区前十大仓储解决方案提供商已占据47%的市场份额,而政策对数据安全与本地化部署的要求进一步推高行业准入标准。未来三年内,预计超过60%的传统仓储企业将选择与技术服务商共建混合云管理系统,以满足监管合规性要求的同时保持运营敏捷性。
2025年的仓储市场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效率革命”的深刻转变。政策红利、技术成熟度提升以及客户需求升级形成的三重推力,使智慧仓储系统成为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亿仕登与施耐德的合作案例不仅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更揭示出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只有深度融合软硬件能力并响应政策导向的企业,才能在自动化浪潮中占据战略制高点。随着各国持续加码物流基础设施投资,2026年全球智能仓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门槛,亚洲市场将继续引领这一变革进程。
更多仓储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仓储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