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车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传统燃油发动机市场持续萎缩与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快速崛起形成鲜明对比,外资品牌在华布局的战略调整成为行业焦点。2024年数据显示,国内传统燃料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7.4%,而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9.7%,这一显著反差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迭代速度与竞争格局重构进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发动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中国燃油乘用车年销量已跌破1200万辆大关,仅为1155.8万辆,而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158.2万辆。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直接导致外资品牌在华发动机业务面临生存挑战。三菱汽车终止与航天三菱的合资合作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典型案例:其燃油发动机曾占据国产车型三成市场份额,但随着中国车企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及政策对电动化转型的强力支持,传统动力技术路线的竞争优势持续弱化。
从技术特点看,三菱发动机早期凭借高功率密度和轻量化设计赢得市场认可,但其核心专利已逐步被国产替代。长城、比亚迪等品牌通过自主研发的涡轮增压(如长城4N20)、混动专用发动机(如比亚迪DM-i)实现了性能与成本的双重突破。数据显示,2024年三菱发动机在华市占率不足5%,而同期中国品牌燃油车销量占比已超80%。技术迭代速度差异成为外资品牌退出的关键诱因。
尽管传统燃油发动机需求下滑,但混动系统对高效能内燃机的依赖仍支撑特定市场需求。2024年数据显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7%,带动专用混动发动机的技术升级。对于三菱而言,在中国市场全面退出或意味着其将聚焦氢能、轻型商用车等细分领域技术研发。中国品牌则加速推进高热效率燃油引擎与新能源技术的协同创新,例如吉利雷神Hi·F、奇瑞鲲鹏动力等平台已实现45%以上热效率突破。
结语
2025年发动机产业的竞争格局正从"外资主导-合资分羹"转向"自主引领-多元并存"。三菱汽车在华业务的全面退出,既是电动化转型加速的缩影,也揭示了传统技术路径依赖的风险。未来市场将更考验企业的全动力路线布局能力:既要保持燃油发动机的技术储备以满足特定场景需求,又要加码新能源核心部件研发,在智能化与低碳化的双重赛道中构建综合竞争力。
更多发动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发动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