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绿色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政策赋能-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的良性循环。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海洋领域通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科技攻关和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主要指标稳中向好。数据显示,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展现出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增长极的强大韧性。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海洋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在船舶制造领域,我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海工装备建造市场地位,新接订单金额占比64.6%,交付和手持订单分别占43.3%和62.6%。海洋运输业表现亮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增幅达5.2%和6.9%,国际航运枢纽能级持续提升。海洋油气开发稳步增长,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3%,天然气产量更实现16.9%的跃升,为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海工装备制造市场回暖显著,交付和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3%和9.7%。智慧港口建设加速推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量达23座,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激增199.4%,发电量同比增长2.2%,兆瓦级机组持续稳定运行超三年的实践验证了技术可靠性。生物医药创新方面,青岛研发的"海星大模型"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新路径。
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标志性突破,天津港完成30万吨级航道智能化实船验证,宁波舟山港梅山低碳码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在清洁化运输方面,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企业创新动能持续释放,57.5%的涉海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产学研协同机制推动关键技术攻关。问卷调查显示,89.4%的企业预计下半年用工规模保持稳定或增长,显示产业信心显著增强。
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化改革形成合力,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涉海企业营收利润双增。数据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增长的企业比例较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73.8%的企业预期利润持平或改善。在数字赋能方面,沿海港口群航道智能化技术突破提升了通航效率,大型船舶"零待时"作业模式降低运营成本超15%。政策组合拳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历史峰值。
来看,2025年上半年海洋经济展现出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的显著成效。通过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我国在稳定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加速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增长点。当前形成的"政策支撑-技术突破-产业升级"良性循环,为实现海洋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更多海洋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海洋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