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数据显示:黑钨精矿、白钨精矿价格超20万元/吨,APT报价达30万元/吨。当前全球钨制品产业链正经历显著变革。截至今日(2025年8月15日),国内钨制品市场呈现全品类价格上涨趋势,其中关键原料与中间产品的价格已远超历史峰值。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行业供需格局的深刻调整,更折射出高技术制造业扩张及国际市场需求共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根据最新市场监测数据,截至2025年8月15日,国内黑钨精矿和白钨精矿(≥65%)价格双双站上20万元/吨关口,仲钨酸铵(APT)报价更是攀升至30万元/吨。与年内低价相比,上述品种涨幅均超过45%,显著高于2011年行业高点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龙头企业近期长单采购价持续走高。例如,某头部企业8月上半月的黑钨精矿(55%)报价达19.25万元/标吨,白钨精矿同品位报价为19.15万元/标吨;APT国标零级产品价格定于28.30万元/吨。另一主要厂商同期公布的APT含税现款长单价也达到27.95万元/吨,较7月下半月上涨约10%(环比涨幅达2.65万元/吨)。
供给端收缩是此轮价格上涨的核心推动力。国内钨矿开采指标持续收紧,叠加环保监管趋严及矿山资源品位自然下降,导致原料供应量显著减少。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扩张(如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带动下游需求增长,形成供需矛盾加剧的局面。
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放大了国内市场情绪。欧美地区钨制品价格年内快速攀升,进口成本上升与海外采购订单增加双重作用下,国内企业普遍调高出口预期,推动国内市场看涨氛围持续升温。
从长期视角看,2025年钨制品行业正经历结构性优化。政府对稀土及稀有金属行业的战略规划逐步落地,资源开发与绿色冶炼技术的升级成为企业布局重点。例如,部分龙头企业已通过工艺改进提升矿石利用率,并加速向高端硬质合金材料领域延伸产业链。
此外,国际市场格局变化为国内钨制品出口提供了新机遇。随着东南亚、欧洲等地对高性能钨基材料需求激增,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钨生产国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综合当前数据及行业动态分析,短期内钨制品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供给端约束短期内难以缓解,而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对钨制品的需求持续释放,将推动产业景气周期延长。从长期看,行业整合加速与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将成为趋势,头部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能力将决定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2025年8月15日的市场表现印证了钨制品行业的战略价值正被重新评估。价格突破历史峰值的背后,是政策调控、技术迭代与全球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钨制品产业在优化供给结构、深化国际协同等方面仍有广阔空间,其发展轨迹将深刻影响全球高端制造业的竞争格局。
更多钨制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钨制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