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银行业正面临零售业务结构转型的关键节点。作为零售金融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平安银行于2025年8月召开中期业绩说明会,披露了其零售贷款规模企稳、资产质量改善等核心数据,并透露出零售业务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的重要信号。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平安银行上半年的数据显示,零售贷款规模降幅显著收窄,二季度环比仅下降31亿元,较一季度94%的降幅改善明显。其中,信用卡业务占零售贷款总降幅的95%,成为风险出清的核心领域;与此同时,基础类贷款中的按揭业务逆势增长200亿元,显示结构优化已见成效。管理层指出,高风险个贷产品的压降接近尾声,零售资产风险高点已过,为后续竞争奠定了稳健基础。
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7%,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改善(3月末为1.32%)。二季度零售不良生成额同比下降超90亿元,不良生成率较一季度末下降18个基点。这一趋势与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环境密切相关——个人客户还款能力恢复显著,叠加银行主动优化客群结构(如自营队伍扩至1100人),共同推动风险指标进入下行通道。
在零售业务调整的同时,平安银行加速推进对公领域的差异化经营,通过聚焦基础设施、新能源等六大行业,上半年四大基础行业贷款发放额达2397.77亿元(同比增长19.6%),三大新兴行业则贡献了1238.17亿元新增贷款。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将战略客户与小微客群的分层经营作为关键抓手:一方面为大型企业提供“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通过政府专班机制强化小微企业服务,并重点布局经济发达地区以提升资产收益率。
面对存款市场竞争加剧,平安银行主动压降高息负债,二季度对公业务低成本存款占比显著提升。同时,该行加码非利息收入增长策略,在财富管理、跨境金融等领域拓展新场景,并通过区域资源倾斜(如经济活跃地区政策支持)进一步巩固零售客群优势。管理层强调,下半年将深化产品创新与内部协同,强化合规治理以应对市场波动风险。
2025年作为银行业零售转型的攻坚之年,平安银行的数据表现折射出行业两大趋势:其一,零售业务需通过主动压降高风险资产、优化客群结构实现高质量增长;其二,在宏观经济复苏背景下,零售与对公协同、区域深耕策略将成为竞争关键。随着零售贷款规模止跌企稳及不良率持续改善,平安银行的调整路径或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未来零售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体现在风险定价能力、场景创新效率以及客户分层经营的精细化水平上。
更多零售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零售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