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升级的背景下,西部油气通道建设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近日,新疆伊犁地区传来重大工程进展消息,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控制性工程首条山岭隧道正式贯通,这一突破不仅刷新了国内多项行业纪录,更为我国高难度地质环境下大型能源基建提供了全新范式。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工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项目是2023年10月启动的国家重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长32公里,设计年输量达600亿立方米。作为连接西部油气资源与东部需求市场的战略通道,该工程需穿越西天山腹地的复杂地质区域,包括地震活动断裂带和高差324米、坡度10.61%的陡峭地形。
项目核心控制性工程包含4条长距离山岭隧道,总长达23.16公里。其中首条贯通的1号隧道采用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施工,单次掘进长度达6612米,创下国内油气管道领域同类工程的最长纪录。隧道设计断面尺寸达6870mm,海拔高度约2005米,同时实现了双管同沟铺设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工程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与抗灾能力。
果子沟地区频发地震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现有管道系统的安全性构成持续挑战。新建工程通过隧道群设计与先进技术应用,将与现役管道形成“联合运行、互为备用”的网络结构,预计建成后可使西气东输系统整体抗风险能力提升40%以上。
从投资角度看,该工程总投资规模超百亿元(具体数据未披露),其技术难度和施工复杂性对行业装备升级及智能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例如,1号隧道平均每月掘进速度达450米,较传统爆破工艺效率提升3倍,体现了高精尖设备在能源基建中的核心价值。
果子沟项目首次实现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穿越地震断裂带,标志着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显示,隧道群整体施工已完成49%,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后,将有效缓解现有西气东输通道的运输压力,并为未来川藏铁路、青藏能源走廊等超级工程提供技术参考与经验借鉴。
能源基建强化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支点
果子沟山岭隧道工程的成功推进,不仅是我国油气管道领域克服极端地质条件的技术里程碑,更体现了能源基建在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提升运输能力、降低运营风险,该项目为国内能源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也印证了技术创新对大型工程效率与安全性的双重驱动价值。随着“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逐步落实,类似果子沟项目的高标准建设模式将成为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升级的重要方向。
更多工程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工程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