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聚焦数字中国建设与人工智能产业深度融合
当前全球正加速迈入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驱动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持续释放增长动能。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20余个重点领域。在此背景下,国家数据局近期召开的关键会议为下一阶段人工智能发展指明方向,凸显了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并重的战略布局。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我国正通过顶层设计强化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会议明确提出要高质量编制"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梯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并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这些举措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医疗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会议强调要组织编制数字社会场景开放创新指引,通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拓展应用场景。当前我国已建成超过30个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在政务领域实现跨部门报表精简率提升45%。未来将深化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1+3"政策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算法优化等环节的价值释放。
为应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会议提出要强化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实施。通过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信任机制和动态规则创新系统,我国已建成覆盖12个行业的高质量行业数据集。这些基础设施将支撑智能算法在金融风控、自动驾驶等高敏感场景的安全应用,预计到2025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
国家层面正体系化推进算力网建设,同步加快数据领域国际标准制定。通过统筹区域算力资源布局和跨境数据流动试点,我国在智能芯片研发等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率已提升至78%。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算法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创新。
来看,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呈现政策深度赋能、技术快速迭代、应用持续深化的特征。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全面提速,人工智能不仅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更通过数据要素激活与可信生态构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未来需在强化基础研究、完善场景供给、健全治理体系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高水平的人机协同和价值创造阶段跃进。
更多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