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3日,固态电池领域正经历显著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Wind数据显示,自4月8日至当前季度末,固态电池指数累计涨幅达52.02%,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的25.1%。这一表现背后是政策支持、技术商业化加速及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随着国轩高科等企业中试线贯通与量产规划推进,叠加工信部60亿元研发专项落地,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潜力的增长方向之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固态电池在2025年的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国轩高科已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其子公司金石的半固态产品良品率已达90%,并正式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与此同时,欣旺达研发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进一步验证了产业化路线图的可行性。政策层面,工信部推出的60亿元重大研发专项明确以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装车示范为目标,为技术攻坚提供国家级信用背书与资金支持,推动行业进入“技术研发-量产落地”加速期。
2023年至2025年期间,锂电池全产业链经历产能收敛与供给侧出清。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其单GWh产线设备价值量达5亿元,较传统锂电1.5-1.8亿元的价值量显著提升,直接放大了设备环节的盈利空间。当前市场已进入“抢装旺季”,叠加上汽MG4半固态版以低于10万元售价入市带来的示范效应,固态电池产业链需求端呈现爆发式增长。供需格局的反转不仅强化了企业的涨价预期,更推动资本开支周期重启,进一步巩固2025年作为业绩拐点的地位。
凭借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固态电池正与复合铜箔等技术协同创新,并成功渗透至数据中心、低空经济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例如,其在储能系统的应用可提升能源效率并降低安全隐患;在自动驾驶领域,则为传感器和计算模块提供更可靠的电力支持。这些新场景的拓展不仅突破了传统电动汽车市场的边界,更为相关企业开辟了长期增长空间,打开了估值上行通道。
固态电池进入价值兑现阶段
综合来看,2025年是固态电池技术从概念走向商业化的关键转折点。政策支持、设备端高弹性需求及多元化应用场景的协同作用,已推动行业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驱动。随着量产线逐步落地与市场需求释放,固态电池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下一个万亿级赛道,其长期投资逻辑在技术创新与政策红利下持续强化。
更多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