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新动能加速释放。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交通系统正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快速迭代。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业正式迈入"数据赋能交通"的战略新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交通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9月,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8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7,364公里。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智能感知设备在重点路段覆盖率已达85%,北斗导航系统在营运车辆中的应用率超过90%。这些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为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自动驾驶测试数据缺口达3.2EB/年,物流路径优化数据需求量同比增长47%,港口智能调度系统数据更新频率提升至每分钟一次。《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急用先行"原则,优先解决这些关键场景的数据供给问题,预计到2025年底将建成12个国家级行业级数据集。
根据实施方案规划,2030年底前将形成覆盖公路、水运、民航等全领域的标准化数据规范。目前已完成首批37项数据质量评估指标制定工作,包括车辆轨迹精度误差≤5米、气象数据更新延迟<1分钟等硬性标准。同时,通过建立行业数据交易平台和共享机制,预计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2,800亿元。
在模型训练方面,《建设方案》提出要满足世界领先模型(参数量≥10万亿)的训练需求。数据显示,目前行业算力资源利用率仅为63%,通过优化数据集供给体系和算力调度机制,预计可提升算法研发效率40%以上。港口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等场景的应用案例显示,单项目综合成本可降低28%-35%。
站在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节点,《建设方案》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正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业"加速转型。通过构建标准化、高质量的数据供给体系,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行业智能化进程中的核心痛点,更将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和产业形态。到2030年,一个由数据驱动的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雏形初现,这为我国在全球交通运输领域赢得创新主动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完)
注:文中所有统计时间节点均以2025年9月为基准,关键指标数值来源于交通运输部最新公开发布内容。
更多交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交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