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运输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公路建设已是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公路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以下是公路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行业在近年来也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公路里程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公路建设投资额度的增长率也一直为正。现跟随笔者来看公路行业政策及环境:
1、2018年2月十三五规划发布
2月3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公路行业分析,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将要达到15万亿人民币,其中铁路3.5万亿,公路7.8万亿,民航0.65万亿,水运0.5万亿。未来四年,铁路方面要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万公里,高铁增加约1.1万公里,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公路方面增加约42万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000公里,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再增加2700公里,推进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成网;新增通用机场200个,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3个,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新增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过300个,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基本建成。
2、2018年7月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
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年8月联合发布的《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要求,2017年年内完成60%的不合规车辆运输车更新淘汰,2018年6月全面完成治理目标。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符合《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16)要求的标准化车辆运输车比重达到100%,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等先进车型得到广泛应用。
1、公路运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运营阶段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给环境造成重大污染,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大气污染不仅降低能见度,还给运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甚至造成光化学烟雾及酸雨,进而引起多种疾病。同时,交通所致的噪声污染是声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干扰者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甚至威胁着人们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加上公路维护中有害物质对水土的侵入,也使地下水质量严重下降,特别是公路所用的消冰盐,严重影响土壤及农作物生长,则使大量农作物减产。
2、公路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在地形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异质性高、生境脆弱的地区,应采用隧道、架桥等造价较高但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方式,尽量减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当高速公路必须穿越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或环境敏感区时,应建设替代保护区或替代生态系统,复原受损的生态系统或已遭破坏生境,减少特殊生态系统退化或消失的风险。公路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对受公路建设严重影响的珍稀濒危物种,应采取迁地保护、异地种植、生态公园建设等技术措施,保护其基因和种质资源,维护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与基建、房地产等相关的建筑材料、煤炭、水泥、钢铁、矿石等是公路行业种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我国改扩建的进行,公路行业流量增速短期内将有保障,业绩也保持较大幅度增长,预计2019年公路行业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复苏和改扩建。以上便是公路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公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公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