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9月,6G技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国际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首次通过6G计费系统研究项目,标志着行业从技术验证转向商业模式构建。AI、通感融合和天地一体网络等核心技术加速落地,运营商与设备商正围绕算力交易、跨域服务定价等场景探索新型盈利模式,为2030年商用奠定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6G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在3GPP TSG SA第109次全会上,中国电信牵头的"6G系统计费研究"项目正式立项。该成果是全球首个针对6G计费体系的标准制定行动,将重点解决多网络融合、异构资源协同等场景下的计费难题。例如,在AI赋能的服务中,需建立动态评估算力消耗与服务价值的量纲;在通感一体化场景下,则要设计感知数据采集与通信带宽使用的联合计费模型。
当前测试数据显示,6G网络理论传输速率已突破1Tbps,在低轨卫星组网、智能超表面等技术支撑下,端到端时延可压缩至0.1毫秒以内。这些性能提升直接催生新服务形态:医疗机器人远程操作、城市级物联网协同等场景需要更灵活的计费机制。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在切换地面基站与卫星链路时,需实现网络资源使用费用的无缝衔接。
项目组提出"三维量纲体系"概念,将传统流量计费扩展为包含算力消耗、感知精度和空间位置等维度。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企业可能按设备接入数量与AI分析次数付费;在元宇宙应用中,则需设计虚拟资产传输与渲染资源使用的复合计费方案。据测算,此类模式可使6G网络利用率提升40%,运营商ARPU值增长25%以上。
3GPP的标准化进程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已形成17项关键技术指标草案。中国企业在计费架构、安全协议等领域贡献超30%的核心提案。这种深度参与将直接影响未来全球6G市场格局——预计到2030年,支持跨网络智能计费的设备出货量将突破12亿台,带动万亿级服务经济规模。
从本次6G计费标准立项可见,产业界已进入技术与商业双轨并进阶段。标准化组织正通过架构创新解决多维度资源定价难题,而企业则在探索AI算力交易、空间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构建竞争力。随着关键技术验证完成率超75%,2025-2030年将成为6G商业模式成型的关键窗口期,其发展路径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发展方向。
更多6G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6G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