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数据显示普惠金融为县域农业注入超5.5亿元活水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普惠金融深化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金融系统持续加大"三农"领域支持力度。截至8月末,山东省滨州市涉农贷款余额达1347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显著拓宽,非银机构累计为农业小微群体提供信贷支持超5.5亿元。与此同时,《关于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落地实施,推动金融资源向县域特色产业倾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在乳制品行业经历周期性调整的大环境下,某区域牧场企业成功突破发展瓶颈。面对原料奶收购价长期低于养殖成本的困境(维持每公斤3元已逾两年),该企业在政策引导下重启全产业链布局规划。通过政府指导完成硬件升级与资质认证,在金融监管部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支持下,获得关键性生产许可证,并借助非银机构快速审批通道取得32.7万元启动资金。这笔及时到账的流动贷款推动其酸奶产线设备安装,最终实现从单一原料供应向乳制品深加工转型。
根据最新统计显示,在多方协同金融服务格局下:
这些数据印证了金融政策工具与市场化服务的有效结合。政府引导基金为产业升级提供风险缓释,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适应农业周期的信用评估模型,共同构建起覆盖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的融资支持体系。
随着1000余亩流转土地形成"种养加旅"一体化模式,该企业将金融服务效能拓展至第三产业。通过反雇农民参与果园开发、透明牧场建设等项目,不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研发出8大类60余种高端乳品),更构建起农文旅融合新场景。这种转型升级背后,是金融机构持续深化服务触角的结果——从传统抵押贷款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再到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当前"三农"金融服务呈现三大特征:
1. 政策性担保基金撬动商业信贷比例提升至1:8
2. 农业保险产品覆盖率突破75%,风险保障金额达92亿元
3. 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农户信用信息实时共享
这些机制创新有效解决了农业小微主体融资难、抵押物不足等问题。以某乳制品企业为例,通过将生产经营数据接入金融服务平台,其从申请到放款全流程缩短至40分钟,充分体现了"金融科技+政策赋能"的叠加效应。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期评估启动,未来金融支持将更精准对接产业需求。预计2025年底前,滨州市涉农贷款增速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非银机构在县域经济中的渗透率有望突破35%。通过深化"政银保担企"五方联动机制,金融资源将进一步向种业振兴、智慧农业等关键领域倾斜,为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动能。
而言,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协同下,普惠金融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从单一奶源供应到打造高端乳品矩阵,从农业生产到农旅融合新业态的跨越,无不彰显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随着更多创新性金融工具在县域落地生根,以数据为支撑、政策为导向的金融生态将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的新图景。(2025年9月)
更多金融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金融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