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中国粮油产业发展正经历结构性调整。随着"大食物观"的深化实践,粮油健康消费呈现"加减并行"态势:一方面通过提升全谷物消费比例优化膳食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食用油摄入量降低慢性病风险。这一趋势不仅推动着产业链升级,也反映出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全民健康间的平衡探索。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粮油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比重降至54.9%,而林业、渔业等多元化食物生产体系持续扩容。在此背景下,《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显著提高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比例,当前我国全谷物消费仅占谷物总量不足1%,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25%-50%摄入目标差距明显。
行业数据显示,糙米、燕麦等全谷物食品加工技术突破将加速产业转化。通过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粮油企业正开发更多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形态。例如,某头部粮油集团已推出含25%以上全谷物原料的新型主食产品线,并计划在2026年前完成全国布局。
当前我国居民食用油人均日摄入量达40克,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克标准。这一现状催生了"科学减油"专项工程,《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要求将该数值降至合理区间。
行业监测显示,国产食用植物油产能占比已从2018年的26%提升至当前的31%,但进口依赖度仍保持约70%高位。专家指出,控制过量用油不仅能改善国民健康指标,还能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相关粮油企业正通过开发低脂配方、推广控油工具等方式响应政策导向。
在"向耕地要粮食"与"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双重战略下,粮油产业链呈现立体化发展特征。上游种植环节通过品种改良提升全谷物产量;中游加工企业运用生物技术保留营养成分;下游市场则依托数字化营销精准对接健康消费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杂粮类食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8%,功能性食用油产品渗透率突破15%。这种结构性变化表明,消费者对粮油产品的选择已从"吃饱"转向"吃好",倒逼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粮油产业发展正经历从数量保障到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全谷物推广与减油行动作为两大核心抓手,既符合全民健康战略需求,也推动着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随着《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及行业标准体系完善,预计2035年目标可带动粮油产业规模扩容超万亿元,并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更多粮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粮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