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影响06~07年中国酒类营销19大品牌人

影响06~07年中国酒类营销19大品牌人

2007-01-01 09:27: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董事长季克良

  主题2006':品质,成就中国白酒顶级品牌

  议程2006':2006年,对茅台酒来说,是绝对品牌年!这一年,茅台以卓越品质创造N个卓越成就。首先,完美的产品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其次,卓越的成长品质,赢得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尊重;再次是,卓越的经营品质,赢得了市场、投资者和战略伙伴的尊重。

  2006年,贵州茅台白酒产量达到13839吨,同比增长11.15%;实现销售收入574,6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95%;实现利税415,798万元,同比增长26.49%,主要业绩指标继续稳居白酒老大位置;2006年,茅台酒生产量突破了13000吨,使公司1998年以来年均增加产量1000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茅台的效益也在继续提高,公司上交税收和人均利税列同行业第一,在资产总额达到100亿元的同时,市值超过了800亿元;上交税收和人均利税列同行业第一,连续第三年被评为“CCTV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国家商务部2006年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中,茅台酒名列榜首;首批荣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原产地保护产品于一身的惟一食品品牌;在美国《商业周刊》刚刚评出的“中国价值最高的品牌”20强中位居第八;进入《财富》杂志“25家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名单。

  观点2006':始终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工作当作企业最主要的工作来抓。这是茅台最见效的法宝。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

  荣誉2006':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

  议程2006':把资本注入传统,将文化融入配方。他在中国最古老的行业,要让自己的品牌成为今日中国的名片。

  观点2006':做足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在供不应求的现实下,现在茅台仍以做好酒的文章为主。而公司下一步准备把茅台打造成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到达两万吨,而且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

  ◆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

  主题2006':复兴中国白酒文化

  议程2006':2006年,作为五粮液集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继续实施“酒业为主、多元发展”战略,弘扬“创新求进、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酒业和多元产业均取得喜人业绩,实现销售收入200.5亿元,实现利润18.3871亿元,出口创汇2.22亿美元,“五粮液”品牌总价值达358.26亿元,经济效益连续14年稳居行业第一;2006年,五粮液出口额1.55亿美元,增长8%,稳居国内酒业第一,占据中国名酒出口90%的份额。

  2006年8月,五粮液酒以“2006海峡两岸同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祭唯一祭祀酒,掀开五粮液复兴中国白酒文化的品牌战略;2006年9月25日,五粮液集团以“明代古窖池群、传统酿酒技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启动;2006年10月18日五粮液将与家乐福联手举办的白酒文化节推广活动正式启动

  ◆四川剑南春集团董事长乔天明

  主题2006':稳健和理性背后的“隐型冠军”

  议程2006':2006年,剑南春集团共生产销售各种饮料酒8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同比2005升15.6%;实现利税11.1亿元,同比上升13%;和入库国地两税8.39亿元,同比上升23%;创历史最好水平,继续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3位。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剑南春”,我想非“理性和稳健”莫属。比起其他白酒企业集团来说,剑南春明显地少了几分“张扬”。但是,无论是市场发展,还是企业提升,剑南春始终呈现出一种高增长态势。在当前名酒理性回归潮驱动下,“剑南春”以“跟随战略”为基础,始终固守与矜持传统高档酒第三品牌的角色,与“五粮液”、“茅台”保持一致的上涨趋势。经过近年来的不断跟随涨价战略,目前剑南春的价值已经涨到228元左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高档酒品牌。

  剑南春的“固守和矜持”,除了品牌战略外,还始终坚持质量领先战略,以高品质成就高档酒。2005年,全国白酒业首张“纯粮固态发展白酒”标识颁给“剑南春”,或许是对剑南春品质固守的一种肯定。

  但是,固守并非保守。“剑南春”近年来本着固守优势的基础上,适时创新市场和营销策略,取得了非凡的卓越成长品质。“未来,白酒消费还将进一步向名牌集中。这既是消费者的理性回归又是他们对名牌的真诚信赖,名优酒厂就更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品牌,要不负众望。对消费者负责,是我们剑南春人永远坚持的原则”,这是剑南春集团董事长乔天明先生2004年在一篇题为《迎接白酒业的春天》文中的精妙定论。3年时间,完全见证白酒业之一趋势。当名酒愈来愈集中表现出竞争力优势时,证明了剑南春理性和稳健的完全正确。

  ◆华泽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向东

  主题2006':中国第一卖酒商

  议程2006':2006年3月,整合有十年历史的金六福企业旗下白酒及有色酒领域,全新组建一家专业从事酒类营销及品牌打造的集团公司——华泽集团。据资料显示,华泽集团下辖金六福酒业、华致酒业、金六福投资、华悦酒业等四大业务板块以及市场中心、服务中心两大中心。华泽集团总资产为35亿,年营业额50亿,业务遍及全国除台湾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2006年,分别整合原荆河酒业有限公司和原衡阳回雁峰酒厂,成立滕州今缘春酒业有限公司和湖南雁峰酒业有限公司。

  2006年9月15日,华泽集团旗下以经营高档酒为主的华致酒业有限公司,全国市场总经销五粮液年份酒,与被誉为“珍珠之王”的日本MIKIMOTO(御木本)珠宝、美国PrincessCruises(公主邮轮)、宾士域游艇以及Lincoln(林肯)、Cadillac(凯迪拉克)、Lamboighini(林宝坚尼)等世界顶级私人消费品品牌,获邀参加“2006浙江(国际)鼎集私人物品展销会”。

  2007年2月5日,华泽集团期下金六福酒与香港人气组合Twins之一的阿Sa共同宣布,阿Sa成为金六福酒“福”形象的春节代言人,金六福春节市场攻势正式展开。

  2007年1月10日,古越龙山与华泽集团联合在上海金茂大厦召开高端年份酒上市发布会,正式发布由华泽集团代理销售的古越龙山30年陈酿、40年陈酿、50年陈酿3个高端新品以及由华泽集团授权古越龙山生产屋里厢老酒系列新品。

  观点2006':白酒业,跨越“三多、一小、一少”,走进运营商时代

  从目前中国白酒行业来看,我总结了“三多一小一少”现状,“三多”是指“品牌多,厂家多,代理商多”;“一小”是“产业小”;“一少”是“专业人员少”。白酒品牌非常多,从消费者的角度说,每个品类的产品能够记住三个牌子已经不错了,不会有第四。对于白酒这个行业来说,可能有些人认为品牌只是一个名字的问题,没想到品牌是时间与市场积累沉淀起来的。从金六福来说,我可以说金六福这三个字,原来只是三个汉字,我们已经持续地投入了20多个亿,这就是品牌。消费者只能记住三个品牌,品牌营销是最关键的。两瓶酒同时摆在这个桌子上,一个是有名的酒,一个是没有名的,消费者一定会选择有名的,尽管这个有名的会贵一些。你不可能说这个品牌没有名气,但也可以卖得好。白酒业未来要倒过来,即“三少一大一多”,就“品牌少,厂家少,代理商少;产业大;专业人员多”。

  影响06~07年中国酒类营销“19大品牌人物”

  大食品网2007-5-2110:43:09作者:万兴贵来源:大食品

  ◆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

  主题2006':青岛啤酒,将以奥运营销策略,积极倡导全民奥运,与消费者一起做互动体验,成为奥运精神体验的最佳推广者,成为最佳奥运公民。

  议程2006':青岛啤酒,2003年借赞助CCTV2《梦想中国》而正式推出“激情成就梦想”的新品牌信念;2005年8月,青岛啤酒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家啤酒赞助商。当2006年6月,北京2008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正式揭晓,不谋而合让“啤酒”与“奥运”完美融合的青岛啤酒·奥运营销正式启动,并制定了三年奥运营销计划,即“2006年·点燃激情年”、“2007年·传递激情年”和“2008年·释放激情年”。

  2006年年8月,以弘扬奥运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体育运动—“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正式启动,全国设立了6个赛区,每个赛区将通过“急速48小时”活动选拔20名选手,然后参加全国的30天内环游全中国的挑战;随之“青岛啤酒大篷车路演活动”也在上海、武汉、广州、厦门等360多个城市展开,宣传推广奥运精神、传播奥运知识。

  2007年2月28日,青岛啤酒与中国跳水队正式签约,成为2007年中国跳水队的赞助商伙伴,这意味着青岛啤酒和中国跳水队这对“金牌组合”,将携手奔向2008,激情释放奥运梦想。

  观点2006':品牌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成功企业的基本支柱,就在于品牌里包含了一种文化精髓。当一个企业的文化能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时候,就形成一种企业精神。而当一个企业的精神深入人心的时候,品牌的力量才真正发挥出来;“青岛啤酒·我是冠军”是一个全民奥运活动,青岛啤酒理解的“奥运”重在精神,而绝对不是贵族的比赛、明星的比赛。怎么样让奥运走近平民。青岛啤酒在全国结合青岛啤酒的“传播、体验、销售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来推动全民奥运活动,让大家感觉到奥运就在身边,奥运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所以,作为民族品牌支持祖国举办好奥运会义不容辞,青岛啤酒履行奥运公民责任和企业公民责任的意识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

  主题2006':国际化与高端化,促进张裕葡萄酒战略升级

  议程2006':面对诸如“法国保乐力加”、“英国帝亚吉欧”等洋酒军团的大举进犯,周洪江率领张裕集团以远瞻的目光打出“高档化、国际化”牌,通过设立诸如北京国际酒庄,打造冰酒酒庄,建立白兰地产品线等一系列举措,带领国产葡萄酒奋勇抗击外敌。周洪江在“张裕”这一民族品牌的发扬光大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6年月6日,张裕斥资5000万元,与加拿大奥罗丝公司合资打造全球最大的冰酒酒庄;12月8日,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新西兰凯里凯利酒庄(KarikariEstateofNewZealand)在北京宣布,双方合作推出“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ChangyuKelyEstateofNewZealand)的全新联合品牌,至此张裕“四大酒庄”,即烟台的“张裕·卡斯特酒庄”、“张裕冰酒酒庄”、“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张裕国际化阵营初显端倪。

  据资料显示,张裕·解百纳干红葡萄酒已销往中欧和北欧的9个不同国家,并首先在德国本土15个市场区域中的5个重点区域展开市场推广,进入包括餐饮、酒类专卖和超市等主流渠道,还将进入TXB的重要合作伙伴Hawesko的销售网络。而汉莎航空公司也开始通过TXB的渠道进货张裕·解百纳。

  2005年张裕集团完成销售收入30.8亿元,实现利税8.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5%和36%,市场占有率约20%。

  观点2006':“张裕葡萄酒”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5亿元,进入世界葡萄酒酒业前10强,成为国际著名的葡萄酒企业集团。当前中国的市场已经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即使不出国门也要参与国际竞争。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作为老字号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文化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肩负起“国”字号品牌驰骋国际市场的重担。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一定要摆脱中国制造品牌“价廉物美”的光环,正视中国制造价格不廉而物美。未来,张裕的品牌架构将呈现出集中于高端品牌的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在高端部分,“北京国际酒庄”将处于核心位置,是最关键的子品牌,而“钓鱼台·张裕解百纳”与“张裕·卡斯特酒庄”是其中的关键子品牌;“张裕·解百纳”继续在中高端品牌中发挥战略性作用。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廷栋

  主题2006':创新,实现跨越式增长

  议程2006':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洋河酒厂集团2006年全年实现销售总额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72.3%;实现税利总额同比增长72.7%;上交税金同比增长52%;并凭借卓越业绩再次跻身“中国白酒行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2006年,“蓝色经典”、“洋河大曲”、“敦煌古酿”三大主导品牌实现销售9.17亿元,同比增长5个亿,增幅123%,占销售总额64.3%。其中,“蓝色经典”在中国高端白酒新秀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年度销售6.78亿元。

  作为江苏白酒业的“领头羊品牌”,它的一举一动都将牵动着“苏酒”的中枢神经。洋河酒厂近年来的高增长速度,始于何处?唯一的答案就是:“创新,实现跨越式增长”。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的洋河大曲,其由来已久的“名酒血统”,始终深入消费者的心智。如何激活“洋河大曲”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激情因子?洋河酒厂在理性分析和研究当前白酒业面临的困境和果敢判断未来白酒业面临的趋势后,将“创新”作为洋河大曲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战略。首先,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技术研究,成功开创的中国白酒新风格——绵柔品质。从专家角度来讲是“高而不烈,低而不寡,丰满而协调,绵长而尾净”,从消费者角度来说“香气优雅怡人、入口绵柔顺口、饮中畅快淋漓、饮后轻松舒适”。增一分则浓、减一分则淡的洋河绵柔品质,实现了白酒由专家型口味向消费者口味的转型,最适合政务和商务交往饮用。但是这里所讲的绵柔不仅仅指洋河酒的内在品质,而是强调洋河在白酒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行业现象中脱颖而出的创新精神。品质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则是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所在;其次是营销和品牌创新。“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比海更高远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蓝色文化”演绎和创新下的“蓝色经典洋河”,就这样以个性化的标签,成为“江苏白酒”的“新奢侈品牌”代表。“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以一种“蓝色文化”的品牌想象力,重新演化着“洋河”的品牌信念和价值。“海至深为蓝,天至高为蓝,火至纯为蓝;爱之深为博大,思之远为深邃,意之境为纯粹,蓝色的文化是一种现代的文化,是一种像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像浪花一样竞争和创造的力量。所以洋河“蓝色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是一种竞争的文化,是一种创造的文化”;全新1+1营销方式,深入终端,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让消费者亲身感受洋河的营销力和亲和力,感受“洋河蓝色”品牌文化的博大和高远,感受“绵柔”酒独特的品质内涵。让企业与经销商共享市场资源,共享市场空间,共享市场利润,真正实现了厂商荣辱与共。

  ◆王朝酒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白智生

  主题2006':王朝,中国葡萄酒品牌营销的缔造者

  议程2006':26年前,与法国人头马公司合作成立的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简称“王朝”),是我国酿酒行业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葡萄酒市场,高端市场一直是各大品牌垂涎的领域,中国三大品牌之一王朝葡萄酒26年潜心打造的高端形象及坚定不移的中高档产品定位,成果卓越,使其成功占据了中国中高端葡萄酒市场40%的份额,产品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高于许多同行,并创造了连续8年在葡萄酒高端市场销量排名第一的市场奇迹。

  2006年6月18日,王朝公司接受法国人头马集团执行主席向公司赠送代表人头马品牌形象和象征与王朝公司紧密合作的雕像,同时王朝公司与全球第三大贸易零售集团德国麦德龙集团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法国圣格安橡木桶公司、意大利巴塔拉索葡萄酒设备制造公司、法国吉赛福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王朝葡萄酒业国际化战略正是抛锚启航!

  2006年9月8日,王朝葡萄酒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与国内最大的葡萄原酒企业宁夏御马葡萄酒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王朝御马酒庄有限公司。

  观点2006':品牌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素质和一个国家的形象,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的实践证明,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长久不衰和保持旺盛市场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市场营销是品牌的拓展和升华的载体,只有不断地创新营销理念才能使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扩大,美誉度不断提升,才能创造百年品牌。

  ◆全兴集团董事长杨肇基

  主题2006':全兴绝对不允许假出口,要出口就真出口

  议程2006':2006年,对全兴集团来说,是一个“国际化年”。当帝亚吉欧与全兴集团双方在关于帝亚吉欧收购全兴集团股权的协议书上签下隆重的一笔时,意味着全兴集团2006年在中国白酒市场创造了多个“第一”。即“‘第一个’打破中国白酒业与外资联合的‘坚冰’,成为‘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外合资企业和‘第一个’搭成国际著名酒品牌快车真正意义上的出口品牌”。对此,杨肇基董事长信心百倍:“引领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把水井坊打造成为国际市场第一白酒品牌,成为一家受人尊重的公司”。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年,四川省酒类产品出口总量2995.94千升,全兴集团出口创汇110万美元,同比增长279.31%。但仅仅依靠产品出口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显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白酒业的真正国际化问题。“水井坊”选择世界最大规模酿酒企业集团合作,无疑看重的是借其在国际市场的渠道网络优势和品牌影响力,来真正解决“水井坊”的真出口问题。正如杨肇基董事长所言:“我们认为中国白酒不进入国际主流渠道就不可能树立自己的世界品牌,假出口也解决不了中国白酒的国际出路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帝亚吉欧这个平台,通过和帝亚吉欧的研发机构共同开发创新白酒产品,使之适应国外主流消费人群的口味,这才是中国白酒真正走向国际市场的根本之道”。从这种意义上说,帝亚吉欧的国际化主流渠道,是水井坊梦寐以求的资源优势。通过帝亚吉欧全球营销网络、批牌推广和物流配送系统,把水井坊推向国外有税和免税市场。或许是“水井坊”图谋与帝亚吉欧结盟的关键所在。

  ◆四川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

  主题2006':向经销商配售1228.4万股,生产商与销售商利益高度一致

  议程2006':2004年6月,谢明先生从泸州市龙马潭区区委书记的职位上,走马上任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面对一个有着“双国宝”品牌资源的中国老子号企业,谢明将上任的第一件事放在了重新整顿、梳理品牌和再造泸州老窖品牌之上,并大刀阔斧对系列品牌进行了整顿清理,着力推动新产品和品牌的开发建设,随后,泸州老窖市场份额迅速扩大,销售收入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以国窖·1573为核心的高档品牌阵营开始建立,2006年的销售一度达到7亿元,成为中国高档白酒的一面旗帜。

  据资料显示,泸州老窖2006年1-9月实现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4.43%;实现利润总额3.52亿元,同比增长248%;创造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589%。从这数据分析看,泸州老窖的利润增长幅度超过589倍,而销售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利润增长幅度,说明“泸州老窖”的产品和品牌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其中高档酒的销售比例增长速度很快,成为企业利润告诉增长的催化剂。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国窖1573”高档酒的成功推广和有效传播,被市场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愈来愈高;而2006年10月,泸州老窖封坛年份酒的成功上市,意味着泸州老窖向高档酒市场集中的速度愈来愈明显。

  2006年,泸州老窖在股改中,向包括山东国窖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等8大泸州老窖的经销商非公开发行了1228.4万股,占本次增发的40.95%。泸州老窖增发优先配给了经销商,由此将公司利益与经销商利益捆绑在一起。对此,泸州老窖方面表示,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是生产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泸州老窖,现阶段与经销商建立战略同盟关系比其他方面关系更重要,公司的战略是打造营销网络、固化销售渠道,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厂商合作。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喻德鱼

  议程2006':西凤酒不断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融于酒的生产和销售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原凤香型白酒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具有凤兼浓风格特点和凤浓酱风格特点的西凤酒,使凤兼型走在全国白酒香型发展的前列。西凤酒2006年度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和实现利税1.55亿元。

  观点2006':品牌是企业乃至产品的技术工艺、营销、文化、管理等多项集合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在白酒行业竞争严酷的今天,品牌建设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品牌建设的不断创新才能促使企业长足发展。西凤的复兴,首先在于西凤酒文化的复兴,今后企业要从地域、情感、历史三个层面,积极对西凤酒文化进行有效传播。酒不但是物质的商品,更应该是情感的商品,实现情感价值的满足和升华反映到市场中,就是酒的文化内涵,文化已经成为白酒品牌的生命和灵魂。西凤酒文化博大精深,它所包含的文化特质,在中国众多的白酒品牌中绝无仅有,因此,西凤酒的复兴,首先在于西凤酒文化的复兴。在地域文化上,西凤酒要走向全国,就必须以秦文化的打造为基础,在陕西当地市场形成很高的文化忠诚度,并形成很强的市场共鸣效应,保证西凤在陕西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不容撼动,并有所加强,从而能够成为西凤酒走向全国市场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平台。在情感文化上,今天,西凤人把凤凰作为西凤酒商标的主体图案,表达出将为众多普通消费者带来富贵、吉祥和幸福的文化理念,使古老而神秘的凤凰,具有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浙江绍兴古越龙山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建伟

  主题2006':古越龙山,激活中国黄酒复兴

  议程2006':2006年11月18日,中国黄酒第一品牌——古越龙山一举夺得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前标版以及新闻联播前两个广告标段,加上2007年在CCTV-2、CCTV-3、CCTV-5、CCTV-12等专业媒体的广告投放计划,古越龙山2007年在CCTV广告投放的广告价值逾8000万。据悉,这是古越龙山继2004年、2006年后第三次参与CCTV广告招标,也是黄酒行业向纵深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在古越龙山等大品牌的引领下,现代黄酒业正迸发出惊人的产业潜能,逐步成为酒类行业继白酒、红酒之后的“新势力”。

  古越龙山拥有24万吨陈酒资源,这为打造古越龙山中国黄酒高端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黄酒年份酒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上升,古越龙山的24万吨陈年黄酒价值在200亿左右,堪称黄酒里的“软黄金”。巨大的存储量和精良的品质保证了古越龙山在中国黄酒行业的老大地位难以动摇。

  2007年1月10日,“越酒行天下—古越龙山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行,由古越龙山与华泽集团联手打造“古越龙山”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陈三款高端年份酒及“屋里厢”黄酒隆重上市。标志着古越龙山与华泽集团强强联合,共同拓展黄酒高端市场。


古越龙山,黄酒行业惟一中国驰名商标,惟一国宴专用黄酒,占据高档黄酒85%的市场份额。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

  主题2006':神采飞扬·中国郎

  议程2006':郎酒自2001年被四川宝光药业托管以来,就一直处于白酒业市场波澜的边缘。“阎爱杰的郎酒180天”的争论所引发对“职业经理人空降”的话题过后,紧接着就是“宝光托管”能否让郎酒走出严冬的质疑扑面而来。但这一切被近3年来郎酒的跨越式增长所击溃。据资料显示,郎酒集团2005年实现销售额突破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定位高档酒市场的酱香“红花郎”和“新郎酒”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0%和53%;2006年,郎酒集团的销售收入突破7亿元。

  2006年末,郎酒激情邀请原CCTV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黄健翔担任其郎酒的品牌代言人,全面打造其“神采飞扬·中国郎”的新品牌形象。在这一品牌形象的统领下,郎酒集团将把高档红花郎作为核心品牌来树形象、树品牌,以红花郎为主打高端酱香酒市场,以新郎酒为主打浓香高档酒市场,全面发展诸如如意郎、福郎等事业部,以“351战略”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观点2006':要做未来白酒的老大,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要解决这个问题,白酒品牌以及产品需要在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思路的开拓上,酝酿一场时尚化革命。年轻的消费者,喜欢追赶时尚,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暗示和启发,关注如何满足自己的个性需求,这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消费心理形态。因此,走出同质化误区,研究现代消费者心理,是白酒发展未来几年的当务之急。

  ◆劲牌酒业董事长吴少勋

  主题2006':劲酒,做“健康大使”,引领中国保健酒业健康发展

  议程2006':2006年11月18日CCTV2007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保健酒行业的领头羊—湖北劲酒以7273万元投中2007年央视一套《焦点访谈》后黄金广告段位,总时长达11个月,再次成为酒类行业在本届央视广告招标会上的亮点。劲酒,作为保健酒的领先品牌,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CCTV的扩大广告投入达到7000万元;而2007年仅黄金时段的广告投放就达7000万元,预计全年总投入则将超过亿元,其年平均增长速度基本上与保健酒市场每年35%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挤身“央视黄金资源广告大户”的行列,这说明反映了一个问题,即以“健康”为诉求店的保健酒,愈来愈成为中国酒业发展的新潜力。对比白酒和啤酒,2007年跻身CCTV黄金时段的一个是黄酒业的“领头羊”——古越龙山和一个是保健酒的“领头羊”——劲酒。

  据资料显示,由于保健酒兼具酒的属性和健康的功效,愈来愈深受趋向理性饮酒和健康饮酒消费群的青睐。保健酒市场近年来以平均高于3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保健酒市场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亿元。起始于1998年的劲酒,经过近8年的发展,其销售额已经突破10亿元。据资料显示,劲酒集团2006年的销售额为12亿元,成为中国保健酒的领导者品牌。

  ◆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

  主题2006':燕京:民族啤酒品牌的守望者

  议程2006':25年来,燕京啤酒久经考验,在价格战、促销战、产品战、终端战、广告战、公关战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但在与中国本土强势啤酒品牌的竞争脱颖而出,也让世界品牌的啤酒巨鳄“望而却步”。如今,当百威、英博、华润、青啤等众多高手纷纷瓜分中国啤酒市场的时候,燕京啤酒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自信和冷静,并成为影响行业格局走向的至关重要一环。

  2006年9月20日,被誉为“商界中的奥斯卡奖”的“2006中国商界人物风云榜年度颁奖盛典暨传媒领袖与企业家投资界高层峰会”上,北京燕京集团董事长李福成被授予“最佳品牌满意度奖”。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啤酒赞助商的燕京啤酒,2006年借力奥运营销,加快了创新营销的步伐。通过“奥运在我家,燕京啤酒社区行”的大型社区公益活动、“2006年燕京啤酒·梦想奥运千人团活动”等体育营销的推动下,以“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为品牌信条,积极传播和推广了“感动世界、超越梦想”的品牌信念。

  燕京啤酒,2006年的总产销量为353万吨,同比增长13.3%,在全国的啤酒市场占有率达到12%,在世界的啤酒产销量排行榜当中进入前十名,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91.3亿元,增长13.1%。实现利税达到19.2亿元,增长13.6%。我们为国家交纳税金15.96亿元,增长14.3%。

  观点2006':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群

  主题2006':“非奥运营销策略”成就华润雪花2006年创新营销经典

  议程2006':2006年5月14日,华润雪花“非奥运营销策略”正式启动。奥运营销和非奥运营销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奥运会营销直接支持奥运会,通过自己品牌与奥运品牌的融合,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而非奥运营销从侧面支持奥运会,通过支持看奥运的啤酒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关注奥运、看奥运的需求。

  围绕着这一目标,雪花啤酒首先在央视推出了新的广告,首次提出了“啤酒爱好者的正式合作伙伴”这一全新形象,并在所有的瓶身、广告标识、宣传资料上体现出来。其次,世界杯期间,雪花啤酒没有直接赞助,而是通过与央视5套的“球迷世界杯”栏目合作,调动观众和球迷广泛参与,与“非奥运营销”遥相呼应。最后,通过“雪花啤酒勇闯天涯——啤酒爱好者探源长江之旅”活动的开展,让“啤酒爱好者”的概念很快在消费者中传播开来。经过了这3步的尝试,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非奥运营销”将还将作为雪花啤酒的核心营销策略继续落实下去。

  观点2006':“非”奥运营销不是“非”奥运,它是相对于“奥运营销”来说的。它首先是一个营销的概念,其次是跟奥运这个大品牌环境有关联。“非”奥运营销策略,是围绕广大关注奥运的群众而“非”围绕奥运会来组织营销活动的。它是从奥运大众出发,根据大众在参与奥运时对品牌和产品产生的需求,采取“支持奥运大众”的营销手段,将企业、品牌最大限度地同目标消费群交流,并同奥运大众一起面对奥运、参与奥运、观赏奥运。在奥运会巨大的传播背景下,直接构建“品牌支持大众与消费者——大众与消费者支持奥运——品牌也支持奥运”的内在关联,实现品牌价值的迅速提升。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市青岛啤酒华南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旭

  主题2006':奥运营销,成就青岛啤酒2006年激情梦想

  议程2006':2006年,严旭在青岛啤酒高层团队的支持下,联合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及湖南卫视策划并共同推出“青岛啤酒·我是冠军”全民急速大挑战活动,全方位诠释了奥运精神的真谛,引领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抢占了奥运营销先机,开创了中国奥运传播互动节目先河,成功塑造了青岛啤酒“奥运公民”的良好社会形象,踏踏实实地履行了传播奥运精神的社会责任。

  自1998年加盟青岛啤酒集团,并担任青岛啤酒华南事业部总经理。1999至2002年期间,在华南啤酒市场,面对珠江啤酒、金威、百威、嘉士伯等国内外品牌重围,严旭以“营销”为突破口、以“快”为战略重点,以年均347.25%的销量增长率超速成长,从年销售量不足万千升起步,到年销量突破60万千升,青啤华南公司在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质变,以突飞猛进的增长势头打造出了中国啤酒行业的增长奇迹,成长为青岛啤酒集团的赢利重点。

  1999年到2002年,为改变青岛啤酒在华南地区只有知名度而没有形成现实销售力的状况,严旭推出了具有时代感和寻求独特诉求点的青岛啤酒2000等产品。在整个啤酒行业大打“价格战”的市场环境下,严旭坚决提出“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在全行业价格大幅走低的情况下,青岛啤酒成功实现了提价。同时,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开发,迅速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推动了销量的快速提升。

  2003年,严旭提出“大力发展主品牌,重点培育第二品牌,逐步整合副品牌和子品牌”的品牌发展思路;2006年,华南市场主推青岛主品牌,通过醇厚的拓展推动青岛啤酒主品牌的发展,实现醇厚产品销量同比2005年增长45%,与此同时,整合后的第二品牌累计销量增长率达88%。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了青岛品牌的市场份额,使青岛啤酒成为华南地区盈利能力最强的品牌。

  借势2008年北京奥运,落地奥运营销战略,是严旭品牌营销的浓重一笔。为了将青岛啤酒打造成“国内奥运第一品牌”,充分挖掘“青岛啤酒”奥运赞助商的商业价值,提升“青岛啤酒”的品牌价值、扩展业务空间。

  观点200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会有按部就班的成功,创新才是营销的本质。

  ◆张超先(江口醇集团董事长)

  主题2006':借力“诸葛酿”打假造势华南

  议程2006':江口醇诸葛酿,近年来在广东白酒市场可谓“后起之秀”。当广东白酒市场在经历“贵州醇时代”、“小糊涂仙时代”、“皖酒王时代”等世事变迁后,再次塑造广东白酒市场之典型标杆现象。

  2006年,对江口醇诸葛酿来说,是一个绝对幸福年!首先,历经4年的商标官司成功盖棺,江口醇最终获得了“诸葛酿”商标的所有权;其次,商标争议背后市场依然高涨。比起许多酒厂在应对商标争议的态度和方法而言,江口醇明显多了几分基于法律界面上的市场和品牌传播意识。他们视商标争议为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传播敏感期,倘若利用得当,商标争议并非对品牌传播是一个“弊端”,相反则是品牌传播的借势机会。

  2004年,江口醇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超先,走进在广州举行的一次全国酒博会上,当着众多媒体和与会客商的面,怒砸杂牌诸葛酿,一举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开始,江口醇诸葛酿就掀开了借力商标争议和打假,造势华南市场的布局攻略;江口醇诸葛酿酒同时向媒体宣布,为突破杂牌诸葛酿酒的包围,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决定在广东市场斥资数千万,更换包装,推出铁盒新包装江口醇诸葛酿酒。

  观点2006':中国白酒短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个“不理性”,一是消费者不理性,总是认为酒好卖了,假酒就多,所以普遍存在一种“怕旧逐新”的思想。二是生产厂家的不理性,多存在一些短期行为,为了尽快回笼现金而采取疯狂促销,拼命压货,这样做一方面使产品价格体系失控,损害经销商利益;另一方面为了赶货超能力生产难免质量难保障,又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这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其实是一种透支市场的行为。

更多营销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营销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