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维生素涨价的两种代表性情况

维生素涨价的两种代表性情况

2008-01-01 10:04: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2007年的维生素市场可谓小泥鳅翻起滔天大浪。泛酸钙、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A等相继涨价,虽然泛酸钙、维生系B2和叶酸的全球市场容量都不到2万吨,与国内产能有10万吨的维生素C相较小很多。分析这些品种的涨价,可将其分为有代表性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寡头模式,这是绝对垄断模式。泛酸钙、叶酸等经过多轮市场洗牌,目前由一两家企业主导市场。2007年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除了寡头企业限产导致货源减少,还有相关利益环节人为操控的因素。不过,此模式下的生产厂商仍有较强的话语权。

    第二种是多头模式。长期供大于求的维生素C涨价主要是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带动的。国内生产维生素C的四大家族——华北制药、石药集团、东北制药和江山制药一直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互相牵制。国内维生素C产能足够大,即使部分厂家停产检修造成短时间货源减少,也能很快恢复,而且国内市场习惯于低价竞争,又是买方市场,因此价格一直高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原料成本持续上升就会压缩生产商的利润空间,而2007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不断创造新高,原油、化工原料等均大幅涨价,生产商急需转移压力,涨价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008年维生素市场要维持2007年的增长速度难度很大,市场前景很难说会一路鲜花绽放。

    首先,市场容量有限。国内原料药很少出现真正的供不应求,大部分产品即使因厂商限产等原因造成短期货源紧张,也会很快得到补充。因此,国内原料药价格通常在谷底徘徊,偶尔奇峰突起也难持久。

    虽然部分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但仍未改变其处于成本线边缘的尴尬局面。2007年基础工业成本、环保治理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都在大幅上升,按照目前的总体经济形势,2008年这些成本将会只增不减,而常规市场容量自然扩大有限,也不会立刻释放。

    其次,竞争对手增加。有些品种门槛比较低,竞争者很容易进入,市场景气时间略短。而维生素E等品种的技术壁垒略高,竞争者进入的周期相对较长。维生素B2、叶酸的价格目前已迅速回落,新跟进企业和复产企业已充分显示出其争夺市场的速度。由于目前的价格仍有利可图,所以依然会有企业急搭末班车。

    第三,2008年将迎来较大的政策法规调整。2007年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使许多行业遭到打击,维生素和抗生素虽然逃过一劫,但其工业污染也不容小觑。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年本)》开始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及低附加值的产业发展,维生素C和青霉素赫然在列,发展空间已然受限。没有列入限制发展的品种的环保压力同样会越来越大。2008年是否会有出口退税方面的调整是很多厂商非常关心的问题,出口退税是国内厂商多年来重要的利润点。

更多维生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维生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