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08年小麦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

2008年小麦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

2008-01-01 10:32:0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分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收获机械在2007年全面调整,出现了大幅下滑现象。前11个月共生产各类收获机械23.1万台,同比下降了26.47%,但下滑幅度逐月减小。其中,联合收割机市场的销量预计在5万台左右。从整体来看,小麦联合收割机、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量分别下降了50%、45%和40%。谁也不会想到,收获机械在经历了2005年、2006年的井喷后,会突然在2007年来个让人猝不及防的急刹车。

    尽管各收获机械生产企业提供的产销宣传数据依然让人“养眼”,但仅仅是“养眼”而已。在原材料大幅上涨的今天,在柴油价格还在“雾里看花”,越看越让人迷惘的时候,在消费者购买行为越来越理智的前提下,2008年,带给收获机械生产企业的想象空间有多大?增长点将会体现在哪里?

    小麦联合收割机态势未明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收获及场上作业机械分会秘书长刘伟华对小麦联合收割机未来的市场并不是太乐观,至少像前几年那种直线上升的增长局面很难再出现。她认为,2007年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产销量出现近50%的下滑,最大的原因在于,市场已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其实,这种现象早在2006年就已出现苗头,农业部曾在那一年发出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饱和的预警,并取消了对这种机械的购置补贴。据了解,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目前均已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06年底,全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约56.78万台。而导致小麦联合收割机产销量下降的直接原因,则是机手的收入因跨区作业市场竞争激烈出现下降,有的机手甚至没有挣到钱,这直接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另外,柴油价格的上涨及农民购机行为的理性,也是其产销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据刘伟华透露,在全国近57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中,使用8年以上的超过10%,她预计每年将会有2万多台的收割机更新换代,这也说明小麦联合收割机还有它可观的市场份额。但对企业来说,要占有一席之地,还面临着产品升级换代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据了解,小麦联合收获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成熟,性能和品质也趋于稳定,而产量排前8位的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这说明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竞争也最终将在这几家企业之间展开。

    水稻联合收割机平稳增长

    在小麦生产机械化基本实现以后,水稻生产机械化已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从2005年起,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生产、销售实现了重大突破,进入2006年,各种水稻收获机械仍十分畅销,其中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最为抢眼,水稻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以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金额投入到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资金超过3亿元。而2007年水稻联合收割机销量之所以出现下滑,也正如农业机械专家陆为农所言,只是出现了局部市场出现饱和,比如在江苏、安徽市场。

    目前,水稻联合收获机的技术日臻成熟,但与小麦收割机相比,其在可靠性、适应性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半喂入自走式橡胶履带水稻联合收割机,由于对作物适应性强,作业性能好,适合收获高产、高秆、高湿度和倒伏水稻,且能保持水稻秸秆完整,因此,国内一些水稻产区非常需要这种机型。

    但这种机型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投资高,售价高,成本回收期长,国内有10多家生产企业,虽经多年努力,产品技术有所进步,但由于受开发能力和投资能力等限制,到目前多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很多水稻收割机生产厂家都开始加大投资,如水稻收割机生产大户久保田建立了新厂;原现代农装湖州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也进行整合改名为中机南方机械有限公司,向成为中国农机院水稻机械产业化生产基地开始了实质性的迈进;到了年尾,更传出江苏宇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宣布要建成我国最大的高性能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生产基地,号称要形成年产1万台高性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的水稻收割机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市场不相信眼泪,在局部市场出现饱和的情况下,最后的胜者必将属于在技术上更加成熟,生产的产品更具可靠性、适应性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拥有较为成熟的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技术的企业。

    玉米联合收割机放量上升

    玉米收获机械特别是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将火暴2008年已成为行业的共识。据了解,2007年大型自走式带剥皮的玉米收获机首次批量上市,接近1000台。其中产销量比较大的有洛阳中收,投入市场有400多台,北京亨运通200多台,福田也有200多台,此外,还有河北藁城,总体来说,反映比较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认为,受此影响,今年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市场将会放量,有可能达到2000到3000台。

    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尽管预期利好,却并不意味着玉米收获机市场将一帆风顺。刘伟华表示,随着近几年玉米收获机械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企业研制开发的力度加大,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改造速度加快,自走式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生产也取得进一步突破,但即使如此,大多数品牌的玉米机在可靠性和适应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根据市场调研、走访用户、企业反映和行业内专家分析,当前玉米联合收割机在技术上还没有实现根本突破,特别是适应性低。由于我国玉米种植行距各地不一致,而现有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多只适应一种行距,虽然近几年有些企业相继开发出了不对行的玉米机,但只是改进了喂入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对行收获的技术性能。另外,如损失率高、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低,故障频繁,故障发生的部位多等,也会严重制约了它的推广使用。可以说,玉米收获机技术目前正处于成熟的过程中,离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正因此,2008年,在玉米收获机销量火暴的同时,也正是考验企业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关键时刻,这将决定谁将最终成为玉米收获机市场的赢家。

更多收割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收割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