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外铁矿石发展模式

中外铁矿石发展模式

2012-01-01 12:21:08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围绕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角力,实为中外各方在铁矿石现货交易时代来临前的提前布局。谁掌控了现货市场数据发布权,谁就将掌握未来定价主动权

  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被第三方指数定价机制取代近两年来,国内钢铁企业仍然饱受矿价高企之苦。如今,在铁矿石全现货交易时代即将到来之际,中国钢铁业正尝试联合起来,提前占领制高点。

  1月16日上午,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启动仪式于北京饭店18层举行。这一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下称五矿商会)、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下称北矿所)发起的平台,目前已得到国内26家大型钢厂和贸易商的响应。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中钢、河北钢铁、中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等悉数在列。

  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称,新平台将发挥市场发现价格的作用,形成具有公信力的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因素,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大宗矿产品定价机制。

  这是在2011年9月中钢协发布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后,中国钢铁业又一次主动出击,希图在已经接近全现货化的铁矿石交易市场谋求更多影响力。

  有创建铁矿石现货平台想法的并非只有中钢协。办公室设于新加坡和伦敦的global ORE(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曾在中国多方游说,计划于去年底正式推出该平台,但至今无果。

  布局现货时代

  2011年11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一个从中国远道而至的考察团来到新加坡哥烈码头16号日立大厦23层。

  考察团由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带队,成员包括中钢协副秘书长王春生、市场调研部主任王颖生,以及宝钢、河钢、首钢、马钢等钢厂和贸易商代表。

  冶金部出身的王晓齐此前为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春生除中钢协职务外,实为首钢旗下负责矿石进口的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企业代表皆为各大钢厂矿石部和贸易商负责人,其每年经手的铁矿石进口贸易量加总近2亿吨。

  尽管如此,十余人组成的考察团却甚为低调。

  中国去年进口铁矿石花费1124亿美元。由于涉及国家庞大的铁矿石进口利益,王晓齐要求团员对此行严格保密。就此向多位当事人求证,均被对方以事件敏感为由拒绝。

  据知情人士透露,考察团目的地为global ORE在新加坡的办公室。global ORE力图为钢厂、矿商、贸易商提供一个线上交易平台,以此改变传统铁矿石现货贸易模式。

  global ORE与global COAL(环球煤炭电子交易平台)渊源颇深,后者成立于2001年,由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力拓(Rio Tinto)、英美资源(Anglo American)、嘉能可(Glencore),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日本电源开发公司(Jpower)、鲁尔燃气公司(E.ON)和辛普森航运咨询公司(SSY)联手成立。

  通过十年发展,global COAL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煤炭电子贸易平台,有122家公司会员,每年有约8000万吨动力煤交易量,该平台曾提供匿名交易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环球煤炭价格指数(Global COAL NEW CINDEX)。

  曾任英国电力网络公司(EDF Energy Plc。)市场运营主管的尤恩·坎宁安(Eoghan Cunningham),于2005年6月起就任global COAL首席执行官。他亲眼见证了公司在煤炭领域的壮大,并雄心勃勃地将这种模式复制到铁矿石现货贸易领域。

  2010年3月,坎宁安对外宣布启动针对铁矿石现货平台项目,称计划搭建新的以西澳大利亚平仓价(FOB)为基准的铁矿石标准化合约交易市场,并推出相关的价格指数。彼时,他已兼任新成立不久的global ORE首席执行官。

  我必须强调,两家公司是分开独立运营的。负责global COAL市场营销与传播的Stephanie Mercier表示。

  坎宁安的计划得到了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必和必拓的支持。作为铁矿石贸易现货化的主要推手,高瑞思(Marius Kloppers)执掌的必和必拓亦是促使延续数十年的铁矿石长协谈判机制破裂、催生指数化定价的主要力量。

  但指数定价机制运行以来,争议不断。必和必拓等矿商希望借助坎宁安的计划,将矿石现货贸易挪至线上进行,从而弥补现有指数体系的不足。根据计划,global ORE股东构成设计为钢厂和矿商各占40%,其余为贸易商。发起方认为,这样的构架可以照顾买卖双方利益,并以此说服中国钢厂加入。

  坎宁安曾在2010年上半年对外宣称,公司已针对铁矿石现货市场推出标准化的铁矿石贸易协议(SIOTA,Standardised Iron Ore Trading Agreement),当年三季度即可上线交易。但当时正值普氏指数定价大范围普及,global ORE的声音并未在业内得到广泛响应,平台亦未如期上线。

  此后一年,业内针对普氏指数的异议日趋增多,global ORE意识到时机来临。2011年起,global ORE工作人员往返中国、新加坡之间愈发频繁,其工作主要为游说中国各大钢厂,拜访贸易商。历次国内钢铁业大型会议也都有该公司员工身影。


  global COAL员工的航空公司会员卡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完成一次升级,而升级所需里程要求为12个月内达到2.5万英里(约4万公里)。

  这一情景与此前必和必拓支持的普氏指数在中国推广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彼时长协谈判机制岌岌可危,代表中国钢铁业的中钢协,始终强硬捍卫长协机制。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被中钢协紧急叫停,即为当时紧张局势的缩影。

  2011年初中钢协换届后,有业内人士称,明显感觉新一届班子开明许多,更加务实。11月,中钢协组织主要钢厂负责人飞赴新加坡考察现货交易平台。

  迎接考察团的除了global ORE方面,还有必和必拓铁矿石市场营销副总Michiel Hovers、力拓亚太区铁矿石营销代表Alan Smith。矿商、钢厂、贸易商、第三方机构、协会代表多方就现货平台的可行性进行磋商。

  global ORE称,支持更为透明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市场的发展,坚信基于现货交易的平台可以增加透明度。未来几个月在新加坡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将尽可能地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市场参与者。

  但中外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中方更希望将这一平台设于国内。

  两个平台角力

  中国是最大的市场,因此在中国建立现货平台是必要、合理的。王晓齐说。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进口铁矿石6.9亿吨,增长10.9%,进口价格上涨40.9%。

  随着近年来中国海外权益矿的投产、进口渠道日益多元化以及国产矿供给增长,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正在降低。2009年,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超过67%,到2010年降为63%,2011年降到60%。

  但供需双方的协议矿违约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进口铁矿石中现货比例大增,已超过70%。这意味着,基于现货市场的定价机制成为未来利益博弈的关键。

  考察团回国后,中钢协专门组织两次会长办公会,亦多次与五矿商会沟通,就国内筹办现货交易平台进行探讨。

  与此同时,自2010年9月起着手研究推出现货交易平台的北矿所,在召集多家媒体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声称,已基本完成交易平台的搭建。北矿所方面表示,已和国家统计局、中钢协、五矿商会、海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进行过沟通。北矿所总裁董朝斌透露,这些沟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外两家筹备中的铁矿石现货平台均已箭在弦上。原本双方都将去年底作为平台推出时间,global ORE在等中方企业表态,而中国钢厂、贸易商和北矿所,则在静候协会和监管部门意见。

  北矿所在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便得到了好消息。1月5日,在中钢协的年度理事会上,协会会长、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微博)代表协会表态,企业可以尝试了解global ORE,但在搞清楚之前,不要轻易加入。

  目前他们愿意接触global ORE没问题,但作为发起方,自身平台构建好之前,不要跟对方签协议。王晓齐说。

  11天后,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宣告启动。global ORE则称:我们对中钢协宣布发展一个中国铁矿石交易平台的消息表示欢迎。

  据北矿所介绍,平台交易的品种主要为市场主流的63.5%粉矿、62%粉矿、65%球团矿、62%块矿,分为在途现货和港口现货。

  在途现货即为业内俗称的漂货(floating cargo),即尚未到港的矿石。一般现货贸易下,矿商通过电子邮件向潜在买家发出通知,对尚未装船或者已在航运途中的漂货进行招标,买方根据货物检验单及市场行情报价竞标。中标后,双方通过传真签订合同,开具信用证,履行报关检验等手续。

  这一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市场信息并不对称,难以及时发现矿石价格。

  通过现货贸易平台,买卖双方均可实时发现会员企业发布的匿名询盘和报盘,但成交并非任意进行。只有此前彼此签订协议的平台会员企业才能获得信息发布者的企业信息,从而促成交易。北矿所副总裁梁若东解释说。

  签约企业之间形成多买对多卖关系,需严格履行线上成交价格即为实际成交价格的承诺,以此规避虚假价格的风险。如果发现恶意违约,我们将从会员名单中剔除当事企业。王晓齐说。

  北矿所推出的平台与global ORE的最大不同,是利用国内条件设立了港口现货交易方式。这一市场规模相当可观,截至春节前,中国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几近亿吨。

  在港口现货模式下,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通过货代确认货物并冻结货物,同时银行确认保证金并冻结资金,在此基础上完成放货、放款,在指定时间内保障交易顺利进行。

  市场仍在观望

  正在运行的普氏定价机制,是通过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电话询价采样。这一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到钢厂和贸易商质疑,但三大矿商向中国销售的大部分铁矿石正是以此作为价格基准。

  北矿所总裁董朝斌表示,铁矿石现货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形成一个基于现货交易的铁矿石指数。我们希望基于北矿所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基础上产生的价格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的真实状况。

  global ORE首席执行官坎宁安也认为,通过建立价格基准从而形成与之相连的价格指数极为重要。

  有分析师认为,现货平台对目前的普氏定价体系将是瓦解性的威胁。此前市场对普氏最大的争议就是普氏的取样方法,现货平台的建立正好弥补了现有体系的这一不足。必和必拓认为,现货交易平台是进一步提高透明度的关键一步。

  但普氏金属市场主编弗朗西斯·布朗(Francis Browne)强调,普氏虽没有交易系统,但可以通过MOC收市价评估程序,完整、透明地发布交易日结束时的估价信息,包括询盘价、报盘价、交易等。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公布铁矿石现货交易的买卖双方,在普氏铁矿石市场评析上已经能看到20多家公司的名字和它们涉及的交易活动。他说。

  王晓齐则表示,现货平台可以反映即时成交结果,未来中钢协将进一步从现货平台获取信息,完善现有指数体系。

  对此,力拓方面重申,铁矿石价格指数必须是可信的、透明的,并且其流动性是充分和可持续的。对于行业中几个正在运行或准备中的指数,公司一直持续关注其发展过程。

  澳洲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称,支持任何透明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指数和定价机制。

  现货平台角力,实为各方在矿石定价机制演变中的提前布局。谁掌控了现货市场数据发布权,谁就将掌握未来定价主动权。

  现货平台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钢厂、贸易商的参与情况。张佳宾说,目前贸易商都为钢厂服务,但如果到线上交易,凭空多出会员费、交易手续费,对于钢厂来说徒增成本。

  张的担忧折射了当前国内矿石进口市场的普遍心理。现在市场不好,钢厂买矿比较谨慎,贸易商的矿不是很好卖。他认为,目前还没看到任何促使钢厂、贸易商加入现货平台的动力。

  王晓齐则表示,现货交易平台可以更加直接地对接供需双方。我可以直接从矿商处进货,为何还要通过贸易商?据他介绍,加入现货平台有两种选择,一般会员、股东。但股东的条件是在业内有一定规模、良好信誉。他表示,目前平台是发起阶段,已有国内外钢铁企业表示愿意加入。

  力拓表示,已注意到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推出的交易平台,将进一步了解这一平台的更多细节。

  布朗坦言,很多国际铁矿石贸易的市场参与者,包括中国矿商和贸易商对现货交易平台都很感兴趣。一些西方经纪商,比如London Dry Bulk几年前就建立了所谓的电子白板平台。

  分析师认为,北矿所的现货平台还需要中钢协会员的支持。如果中钢协会员都在上面买货,逐渐形成规模,那么现有的普氏体系就瓦解了,进而实现铁矿石贸易现货化,之后增加金融套保业务,这是一条良性发展渠道。

  所说的金融套保业务,即为中钢协一直规避的铁矿石金融衍生品,这也是中外两个平台的分歧所在。

  中国对于铁矿石的巨大需求,促使大批通过风险管控工具进行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成为铁矿石贸易的新成员。global ORE建立现货贸易平台之外,希望通过搭建这个平台,来进一步推动未来庞大的铁矿石掉期交易体系。

  煤炭掉期在上世纪90年代几乎以同样的方式开始,仅用五年其规模就扩大了几十倍。

  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必和必拓期望把新加坡变成一个铁矿石价格形成中心,进而将铁矿石衍生品市场发展壮大。

  新加坡交易所早在2008年就开始推出铁矿石掉期结算服务,近年来交易量迅速攀升,2009年为633.2万吨,2010年增至1767.85万吨,去年这一数字达到4338.05万吨。

  截至2011年底,参与新交所铁矿石掉期的对家接近400家,以贸易商居多,也有澳大利亚、印度的矿商,以及中国的民营钢厂,还包括投行和投资公司。

  据新交所工作人员介绍,有中国民营钢厂参与掉期交易,但具体数量并不清楚,因为有些钢厂是通过贸易公司参与,而贸易公司的数量很难统计,另外有些贸易公司的老板是开个人账户进行交易。总体来说,中国客户的数量占到总客户量400家的一半左右。

  在中钢协看来,新加坡是资本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同时也是金融中心,铁矿石市场若变成金融和投机市场,对于钢铁实业来说非常不利。

  为避免成为金融炒作工具,北矿所董事长吴汝川承诺,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第三方运营平台,只开展铁矿石现货贸易的相关业务。global ORE却在其网站和在中国的推介中,透露了未来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愿望。

  王晓齐认为,今后可能会有多个铁矿石现货平台,中外平台的竞争是必然的。

  公司与其他产业方一起,支持像global ORE这样的,经用户、贸易商、矿商共同努力搭建的全球交易平台。必和必拓认为,在市场演变阶段,多平台的建立有助于产业健康发展。历史表明,这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稳定。

  北矿所平台推出来,我们的压力反而小了许多。一位global ORE的工作人员说。

更多铁矿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铁矿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