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产菜油行业步步“退守”

国产菜油行业步步“退守”

2013-01-01 13:44:33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据报告网了解:近日,“进口菜油顶包掺进国家临储库存”的报道炸开了锅,不仅令消费者神经紧绷,对菜油的青睐度一降再降,更是将国产菜油行业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步步“退守”的趋势或导致国产菜油迟早沦为“大豆第二”。

  进口当道前景不佳

  虽然5100元/吨的菜籽收储价格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种植效益,但入储菜油的同时也要求以2600-2660元/吨底价交粕的策略,必然导致部分委托加工企业“兴风作浪”。一边是仗着菜粕行情的强势汹涌,参与现货抢购,并以进口菜籽压榨完成交粕任务、赚取加工利润;一边是在菜油内外价差严重倒挂的背景下,大量进口国外转基因菜油以次充好,掺入交储的国产菜油中,赚取价差收益。两头少有的“暴利”导致国产菜油价格一跌再跌,直接令产业发展退居到“防线”边缘。

  据了解,当前国内市场上各地菜油报价基本是以进口菜油为主,暗示流通环节进口转基因菜油已成了消费主流,而上半年时国产菜油还是市场的“中流砥柱”,如此仓促的地位转换可能会加速国内菜油产业的危机发展。目前,加拿大近月船期毛菜油进口成本仅为7650-8000元/吨,而国产陈四级菜油报价在 9600-9800元/吨,新菜油报在10400-10600元/吨,国家临储成本则为10200-10600元/吨,政策价、国产价与进口价的巨大反差,必然导致进口菜油“大行其道”的趋势进一步加深。

  产能过剩面积萎缩

  早在2002年之前,国产菜油在国内食用油市场中还处于绝对的“霸主”地位,但此后便逐渐沦落为第三把交椅,随着植物油终端消费的持续增长,大豆、棕榈油进口迅猛发展,菜油地位一落再落。而终端企业产能过剩、分布散乱、准入门槛较低等因素,更加速了国产菜油行业的沦陷速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内油菜籽压榨工厂就已经达到819家,年压榨能力超过500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26%左右,甚至较大豆行业尤为过剩。产能严重过剩变相导致国产菜籽原料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长久以来压榨景气度便持续低迷,委托收储企业更是叫苦连天,相反,进口菜籽压榨却有利可图,迫使企业只能纷纷向“外来入侵者”倒戈。

  与此同时,日益减少的油菜种植面积对国产菜油行业来说又是一大冲击。由于小麦种植收益相对较好,且种植方式简单,机械化播收程度高,近年来农民种植习惯已逐渐发生了变化,“油菜败北、小麦得道”的反差事实似乎难以逆转。

  以防为守路在何方

  去年,《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已经出台,规划了食用油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要着力增加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等油脂生产。遵循国家政策脚步,有效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控制压榨产能、提升菜油市场比重等将成为方向性问题。

  然而,稳定国产菜油行业的发展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种子、种植、加工、营销等产业链一个都不能落下。目前,国民食用油消费的“三个油瓶中,两个拎在外国人手里”,要想摆脱“别人”的控制,菜油产业就该坚守阵地、不能沦陷,倘若行业真能复苏,于国于民将都有利。

更多菜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菜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