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移动支付恶意软件开发者技术增长 手机支付病毒危害增大

移动支付恶意软件开发者技术增长 手机支付病毒危害增大

2014-01-01 10:20:11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恶意软件开发者技术能力的增长,手机支付类病毒危害增大,尤其是隐私获取类病毒开始激增。近日,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4年8月手机安全报告》显示,Android病毒感染用户数达到1714.2万,隐私获取类手机病毒占比高达34.62%,环比7月增长3.65倍。

  此前,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4年7月手机安全报告》显示,隐私获取类病毒占比仅为9.49%,恶意扣费类病毒占比24.79%。而《2014年8月手机安全报告》中隐私获取类手机病毒猛增至34.62%,环比大幅增长了3.65倍,而恶意扣费类手机病毒占比却降低近一半至12.74%。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分析,之所以恶意扣费类手机病毒大幅下降,主要因为运营商对SP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让恶意扣费病毒无机可乘。由于Android平台采取开放模式,权限管理松散,导致大量手机病毒违规读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

  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17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由去年的23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458亿元)增长至7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296亿元)。随着移动支付大规模普及,手机支付病毒、恶意软件也随之增加,手机支付病毒危害性增大。

  《2014年8月手机安全报告》分析手机支付类病毒主要呈现两大特征:第一,伪装网购、支付、银行应用窃取用户个人信息;伪基站发送钓鱼诈骗短信,诱骗用户安装病毒APK。

  目前,许多支付类病毒冒充网银、支付、购物、社交等应用,诱导用户输入银行账号密码信息,然后再通过病毒拦截、转发手机支付验证码、支付成功回执短信完成资金的窃取。

  此外,诈骗分子通过伪基站冒充运营商发送短信积分兑换钓鱼短信,即通过电信诈骗结合带毒APK支付类病毒应用,通过钓鱼短信引导用户进入相关页面输入隐私信息,再通过带毒APK后台偷偷运行拦截用户重要短信的方式,突破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软件构建的“手机验证码+密码”的双重认证防御,盗取用户资金。

  报告显示,电子市场与手机论坛病毒来源渠道比例依然达到20%、17%。二维码渠道病毒在持续增长,达到13%。因此,专家建议广大手机用户:下载手机App要到正规、安全的电子市场。鉴于手机病毒散布在手机论坛、非安全电子市场,建议用户不要随意下载手机App。此外,随着二维码传播病毒比例增加,用户千万不要见码就扫,使用腾讯手机管家的安全扫码功能可有效检测二维码的安全性。

  对于越来越多的手机病毒借助群发垃圾短信、伪装热门应用等方式传播,腾讯手机管家可以有效地拦截各类垃圾短信、诈骗短信,在用户安装手机应用的时候会对手机应用进行安全检测,确保无毒。而且利用腾讯手机管家还可以查看手机应用的权限,并手动关闭敏感权限。

  同时,对于越来越多的手机支付类病毒,建议广大手机用户开启腾讯手机管家的手机支付安全保护功能,可杜绝手机病毒窃取手机支付验证短信、检测支付环境安全性、享受极速赔付服务等,从而实现手机支付安全“前中后”闭环保护。

更多手机支付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手机支付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