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互联网理财品收益率节节高升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跌破5%翘尾难现

互联网理财品收益率节节高升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跌破5%翘尾难现

2015-01-02 10:11:4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民理财投资的意识越来越强,理财的方式越来越多。尤其是2015年以来,股市起伏震荡,互联网金融风险升级、传统的定期储蓄的收益下降……理财界变动频繁。

互联网理财品收益率节节高升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跌破5%翘尾难现

  存款利率一降再降,高收益产品愈来愈少。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将闲散资金放入宝宝类、P2P产品,临近年末,预期中的银行揽储大幅度提高理财产品收益却迟迟未现,相对的是银行理财品平均收益率跌破5%。相比之下,一些P2P、保险等互联网理财品收益率却节节高升。对于老百姓而言,又该如何站上投资风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呢?

  部分银行理财品提前终止

  据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30日,2015年累计有77款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从历史数据看,在2011年至2014年同期,出现提前终止的银行理财产品仅分别为33只、44只、55只和38只,都及不上今年的水平。更多相关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据了解,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单方面在理财产品尚未到期时,向投资者返还本金和相应收益。在实际操作中,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会按照预期收益率计算,但由于理财天数缩短,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会相应减少。

  理财类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在今年非常常见。近期,多家银行都发出关于理财类产品提前终止的通知,其中不仅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也有几家国有大型银行。

  理财分析师告诉记者:“随着利率下行,部分优质企业较容易从市场上找到成本更低的资金去置换之前成本较高的债务,企业提前还款后,相应的银行理财产品计划被迫终止。此外,个别银行披露其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与股市的非理性调整有一定关系。”

  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处于下行通道,高收益产品数量越来越少,之前投资的高收益长周期理财产品如果提前到期的话,很难再找到那么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非标资产”的产品提前终止,都是投资项目的借款企业提前还款。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资金成本降低,相比之下,企业更早发生过融资的财务成本偏高,提前还款动力较大。

  部分理财产品出现提前终止情况,是否意味着资金面总体宽松?北京银联信银行业分析师钟加勇、寇宇飞对京华时报记者表示:“部分理财产品出现提前终止情况确实与资金面的总体宽松有关,个别银行不太缺钱,亦无需过多的资金在其资产池内运作,于是选择提前终止。

  此外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随之下行,融资企业很容易在市场上找到更为廉价的资金完成债务置换。由于融资企业提前还款,银行也不得不提前兑付理财产品收益。”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跌破5%

  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继续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普益财富最近一期银行理财周报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经下降至4.42%,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几乎已在市场上绝迹。

  银率网的10月统计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较上月下降0.13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收益率超5%的产品发行量较上月减少577款,占比降至23%。另有20%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以下,只有2%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6%。

  一位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告诉京华时报记者:“连续降息,银行理财品收益率太低,我们已经不太敢宣传自己的理财品,和股市、P2P等产品相比较,实在没有什么优势。”

  闫自杰认为,从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整体上呈下行趋势,尤其是三季度以来,下行趋势较为明显。随着IPO重启和年底到来,市场的资金面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紧,预计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走势会渐趋平稳,在春节前后或会出现小幅反弹。

  记者注意到,目前比较受投资者欢迎的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中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尤其是部分城商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表现抢眼,因此受到市场青睐。另一类则是中短期理财产品,虽然长期理财产品收益更高,但流动性太差,不能提前赎回或转让,因此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中短期产品。

  P2P收益率相对惹眼

  受银行理财“寒冬”影响,再加上股市、基金等理财方式的收益不稳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岗”,纷纷投向新兴的P2P网贷。据统计,截止到11月底,P2P网贷行业的综合利率为12.25%,完全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的理财投资需求。除了高收益,P2P网贷低门槛、体验佳、操作灵活等特点也成为越来越多投资人追捧的理由。

  对于当前P2P理财方式备受关注的原因,有理财规划师指出,传统理财的门槛通常是五万起,一般工薪家庭很难能选择到合适的理财产品,但P2P网贷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十元百元都可以在P2P进行理财。此外,当前的理财产品中,银行理财年化收益4%-6%,“宝宝类”产品已经跌到2%-3%,而P2P网贷收益虽然也有下降,但依旧有8%-14%的高收益,低门槛和高收益是P2P网贷受投资人追捧的主要原因。

  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除了关注平台的合理收益率外,更要重点关注平台的安全性,应以口碑好、项目优质、实力背景强的平台为首选。可以围绕着平台的股东背景、注册资金、项目来源、还款保障、用户评价,甚至是媒体报道、网站设计等,这些都可以构成平台的硬实力。

  寇宇飞指出,从一个人的整体资产配置来看,相比于银行理财和其他固定收益投资,P2P的投资风险更高、收益也更高。其风险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诸如理财平台的信誉、背景以及对风险的把控能力。由于每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风险偏好也不同。“总体来说,理财者需要做到分离投资以降低风险,P2P占理财比例不该超越其总资产的10%,并且对于收益率过高的P2P理财产品,投资者一定要做到全面了解、谨慎投资以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洪弘提醒投资者,在寻求高息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平台的安全性,选择规范运作、背景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投资。尽管P2P理财方式是可以弥补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不足,让老百姓的理财投资门槛更低、收益更高,但当前P2P处于大浪淘沙的阶段,理财投资客应适当控制风险,合理配置,分散投资,以安全稳健为首任。

  银行理财品“翘尾”现象难现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11月中旬开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跌幅收窄,有渐趋平稳之势。虽然由于年末效应以及IPO重启,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小幅反弹,但预计年底银行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年末翘尾效应现象难现。

  北京银联信分析师寇宇飞表示,打新和年末效应的影响会贯穿整个12月,银行理财收益整体上会保持目前走势并趋于稳定。一方面临近年底,银行传统上展开揽储大战,虽然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指标纳入考核已经一年有余,但在半年度和年度这种重要节点上,各银行之间还是会进行存款争夺。另一方面,与市场资金面在近期有所收紧有一定关系,IPO阔别四个多月后重启,首批10只新股延续预缴款模式,网上网下累计冻结资金高达2.46万亿元,这对市场的短期流动性还是造成了一定影响。

  挖财理财运营总监洪弘认为:临近年末,资金面确实存在季节性趋紧压力,从历史上看,往年年底由于企业资金回笼,银行“惜贷”往往会造成市场资金面偏紧的局面,从而导致短期利率上行的情况出现。但是今年以来,伴随着央行的不断降息,银行理财业务预期收益率不断下降,大不如前。

  他表示,在这个大背景下,银行在年末靠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储的景象已荡然无存,其理财产品收益率呈连续下降趋势。同时,央行连续降准、降息,市场资金面不断宽松,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提前终止的情况。目前来看,未来利率下行趋势明确,提前终止潮可能还会延续。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空间。

  此外,以往年末银行会推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资金,一些银行在元旦及春节前夕会发售“节假日专属”理财产品。北京银联信银行业观察家钟加勇表示,投资者年末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进行投资配置时,如果选择中短期产品,大可不必期待收益走高。而对于偏爱中长期产品的投资者,如果想搏一搏年末的高收益,建议可将资金购买成一些赎回后能及时到账的产品,同时多关注相关的高收益产品,达到心理预期就及时出手。

更多互联网理财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互联网理财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互联网理财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