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美国远程医疗市场快速增长 问题和挑战同时存在

美国远程医疗市场快速增长 问题和挑战同时存在

2016-01-01 11:20:30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近期由HealthMine对500位青睐科技的消费者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39%的受访者还没有听说过远程医疗或使用过远程医疗服务,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青睐于面对面的看医生。在对1500位家庭医生展开的调查中发现,中仍15%的受访者表示在医疗过程中使用过远程医疗服务,90%的受访者则表示他们会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远程医疗服务。

  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远程医疗还面临着一些重要的问题和挑战。就整个美国而言,各州有关远程医疗的监管政策也大相径庭。医生组织正在发布不同的指导纲要,介绍哪些地方适合使用远程医疗服务,并介绍远程医疗服务的适当形式。

  与此同时,一些批评人士也质疑远程医疗的质量能否会随着此服务的快速扩张而提高。还有一些问题是,远程服务医疗工作人员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报酬。事实上,不同的医疗计划,保险责任范围也不尽相同,而大联邦计划只包括了极少的服务范围。

  远程医疗的未来将取决于监管机构、服务供应商、付款人和病人如何以及是否能够处理以下的各种挑战与问题。

美国远程医疗市场快速增长 问题和挑战同时存在

  其一,病人能否在享受便捷的服务时也能够获得高医疗质量?

  快速增长的远程医疗服务通过电话、视频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就将患者与他们此前从未遇到过的临床医生全天候地连接在一起。较为典型的是,这些都是普通感冒、流感、耳朵痛和皮疹等非紧急病情,每次费用大约45美元,与到医疗看医疗所需的100美元、去紧急救护站所需的160美元和急诊所需的750美元等相比,便宜了很多。

  许多医疗计划和医生都在积极提供这种服务,并将此作为非常便捷的服务推广。今年以来,约有四分之三的大雇主都在为他们的员工提供虚拟医生看病服务,去年这一比例只有48%。

  不过,批评人士也担心,这样的远程医疗服务或许会影响看病质量,只是提供了便捷而已。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服务可能会存在一些小问题。例如,医生在不听患者心率、查看咽喉或肿胀腺的情况下,可能很难准确地诊断出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疾病。

  当然,也有一些远程医疗的医生没能提供细心的看护,甚至还有一些机构缺少相关的营业执照。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严重误诊的情况,这些误诊主要是由于医生们未能问清一些的基本的问题。

  不过,加州大学的皮肤科医生杰克·瑞斯奈克(Jack Resneck)表示,“远程医疗的确充满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但是,有些远程医疗诊所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美国远程医疗协会和其它相关机构已经开始推出营业许可计划,以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远程医疗诊所。与此同时,该协会也告诫患者,要对那些销售产品的诊所保持戒备之心。

  美国远程医疗协会本月刚刚通过全新的远程医疗伦理指导纲要,呼吁参与此服务的医生认识到这种服务的局限性,并确保他们获取足够的信息,之后再作出医疗康复意见。

  其二,谁为此服务付费?

  雇主和医疗计划机构一直希望将虚拟紧急医疗纳入保险范围,但是,保险机构却一直不愿意为远程医疗付费。据克利夫兰诊所负责远程医疗服务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彼得·拉斯穆森(Peter Rasmussen)表示,“很难得到付款,除非你亲自去看这个病人。”

  目前,美国约有32个州已经通过“平等”法律,要求私营保险机构向远程医生支付患者看病的费用,只要有同样的服务针对他们提供保险服务的患者。事实上,当前的医疗保险非常滞后,联邦老年人医疗计划只涵盖了极少量的远程医疗服务,而且只是针对偏远乡村地区的受益人,而且这些远程医疗服务还只能由医院、医生的办公室或诊所提供。

  扩大远程医疗保险范围的法案已经在美国国会得到了两党议员的支持。不过,反对者担心,扩大范围可能会增加纳税人的成本,但支持者却认为,从长期来看,倒是会节省纳税人的成本,未来10年内可以节省20亿美元的成本。

  医生之间的相互咨询也很少被纳入到保险范围之内。例如Mercy和克利夫兰诊所之类医疗体系往往能够为网络中的小医院提供中风、重症监护和其它特殊病例相关的经验,每月收到一次费用,这些费用一般都不会由病人承担。

  在这种机制下,小医院也能够为病人提供一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宣传这些小医院与世界级的医疗机构合作。事实上,对小医院而言,这种方式要比他们雇用大专家要便宜得多。对此,拉斯穆森表示,“这是众所周知的三赢。”

  专家声称,可能会有更多的医院投资远程医疗服务,因为他们远程了费用换取服务的付费模式,而是达成了管理医疗类型的合约之中,从而让他们在给定的费用内为病人提供服务,并允许他们保留他们所节省的一切成本。

  其三,各州的监管政策过时吗?

  从历史情况来看,美国各州的医疗监管政策都不尽相同。但是,一些业务人士认为,50个不同的规则、许可费用、甚至医疗行为的定义在远程医疗服务领域都不会有太大的意义,甚至会阻碍远程医疗服务的发展。

  目前,在一些州,医疗必须要有有效的许可证才能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这就意味着虚拟看病企业只能够与当地获得受权的诊所合作。这就为一些世界级的医疗中心带来了一些经营障碍。

  例如,一些世界级的远程医疗机构的医生,能够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网络聊天等为其所在州之外的其它地区已经从医院回家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但是他们只能讨论当面诊断的病情。对此,医疗专家史蒂夫·奥门(Steve Ommen)表示,“如果病人想交流新问题,那么这位医生必须要获得该州的许可才能讨论。如果没有的话,那么病人首先应当与当地的诊所沟通这些情况。”

  目前为止,全美已有17个州签署了一项协议,此协议允许其中一州获得许可的医生能够在其中另一州快速获得许可。尽管一些远程医疗服务支持对此协议表示欢迎,但是,他们还是希望各州能够主动为其它州的医生授予这项权力,就像他们频发汽车驾驶证那样。美国远程医疗服务协会首席执行官乔纳森·林库斯(Jonathan Linkous)表示,“每当你们驱车经过另一个州时,根本没有必要停车索取新的驾驶证。”

  但是,一些州不愿意停止当前控制医疗体系的措施,多数州还在考虑新的监管政策。今年以来,全美已有42个周颁布了200多项与远程医疗相关的法案,其中诸多与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Medicaid)涵盖的服务以及纳税人是否应当为偏远地区病人的远程医疗服务支付成本等有关。对此,美国医学联合会的官员丽莎·罗宾(Lisa Robbin)表示,“许多州都在尝试限制远程医疗服务。”

  其四,什么才是合法的医疗措施?

  互联网上井喷的大量健康信息引发了有关什么可以看作是医疗措施的一系列新问题。一些网络企业让患者咨询外面的医生,而这些医生根本没有美国的医疗许可证,然而这些机构再发布一些难懂的条文,否认他们提供医疗信息,也没有提供医疗建议。

  FirstDerm就邀请患者上传他们皮肤病的照片和相关描述,并声称一位“由委员会认证的医师”将在24小时提供答复,确诊病情并开具药方,每次收费25美元。其中的多数医生来自欧洲。在这种模式下,并不存在所谓的“医患关系”,因为医生和病人都是匿名的。

  这些服务都是没有许可证的“医疗措施”吗?对此,美国各州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美国医疗委员会也不会调查这些情况,除非有患者递交正式的投诉意见。罗宾表示,即使如此,美国医疗委员会也只是对在各个州获得许可证的个体医生进行裁决,而不是针对企业,而且更不会对海外的医生进行惩罚。

  其五,这将如何改变行业竞争?

  远程医疗也震动了传统的医疗服务供应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推动了一些重要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这些医疗机构的专家们纷纷开始争抢竞争对手的患者。

  与此同时,诸如美国第二大医疗保险服务商Anthem和美国最大健康保险公司联合健康(UnitedHealth)集团都在提供他们自己的直接面向患者的虚拟医生看病服务,而不需要使用那些来自网络企业所提供的类似服务。大医疗系统如今都为病人提供虚拟的后续和慢性病治疗服务,同时也向新老患者提供急性病的看病服务。

  如今,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美国斯坦福医疗中心以及哈佛大学附属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中心也都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美国远程医疗服务公司American Well主要向诸多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提供软件产品,如今这家公司也希望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官洛伊·施库恩伯格(Roy Schoenberg)所谓的“医疗界的亚马逊”,提供来自顶级医院的品牌远程医疗服务。

  克利夫兰诊所也在努力成立“云服务中的克利夫兰诊所”,这种诊所可以让全美患者联络到该诊所的医生,而不需要再到俄亥俄州。拉斯穆森也预计,与当地的医疗诊所、实验室和影像中心合作,提供当面的检查是一种必要的行为。他称,“这将在各个医疗服务供应商之间开启一个全新的合作方式,而这种方式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的。”

  更多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远程医疗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更多远程医疗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远程医疗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