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石墨烯行业标准出台迫在眉睫 三大技术突破铸就卓越性能

石墨烯行业标准出台迫在眉睫 三大技术突破铸就卓越性能

2016-01-02 12:14:5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2016年年初,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等三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欲在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而据最新报道,中国《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国家标准已基本完成制定工作,正在报批程序中。

  石墨烯系列地方标准近期已经发布,包括五项,分别是《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检测与表征方法》《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名词术语和定义》《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用聚合物》《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技术》和《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生产用高温反应炉的设计规范》。上述标准是在中国率先发布的石墨烯系列地方标准,并首次明确了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名词术语,首次规范了石墨烯三维构造粉体材料的原料、技术、生产装备及检测方法。

  石墨烯专利诉讼或增加行业标准出台迫在眉睫

  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利委员会主任刘兆平在2016年专利工作报告中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很可能会爆发涉及石墨烯技术的专利诉讼;从现在的专利数据分析来看,中国在石墨烯领域专业数量多,但是核心专利太少,特别是石墨烯源头方面的专利太少。

  据了解,下周有关石墨烯的首个诉讼案件将会发布。这将对中国石墨烯产品商标品牌敲响了警钟。

  刘兆平说:“根据德文特的专利数据库,2015年4月份全球公开的石墨烯方面专利有1.4万件;截止到12月6号上升到2.7万件,增长一倍。中国的专利在2015年4月份是8000件,到现在具体的数字是16844件,占了全世界的60%。”

  中国石墨烯领域专业数量多,问题也不能忽视。刘兆平说:“按照专利数据分析来看,石墨烯领域仍然是高速发展的板块。中国的石墨烯专利数量超过日本、韩国甚至美国,但是仔细分析专利的质量就会发现,中国申请的专利真正核心的不多,源头上的太少。”刘兆平总结说:“中国的专利真正管用的太少的。一旦有专利方面的纠纷,对中国非常不利,现在应该有应对的措施。”

  因此,现在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17年的工作计划中包括:对石墨烯技术进行全球范围的专利检测分析,了解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保护策略和技术路线的发展状况,撰写2017年的石墨烯专利技术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石墨烯技术的专利分析预警工作,为中国的石墨烯企业制定研发战略产业的风险,包括对专利布局提供指导。

石墨烯行业标准出台迫在眉睫 三大技术突破铸就卓越性能

  三大技术突破铸就石墨烯产品的卓越性能

  “十三五”石墨烯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作为一家新型的科技企业,Aika爱家科技能在石墨烯轻应用领域率先突围,打造出具有优越性能的石墨烯智能化产品,基础在于石墨烯技术领域的三大突破:

  第一突破,高质量石墨烯水性分散体系。通过独有的专利技术制备石墨烯水性分散液,过程中不添加、不产生任何的有毒有害物质,VOC排放量几乎为零,十分环保。此外,该分散体系中石墨烯片层的分散性稳定均匀,为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良好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突破,多维碳填料助力石墨烯分散。通过在石墨烯水性分散液中构建多维的碳材料体系,将一维的碳纳米管和零维的炭黑插入石墨烯片层之间,构建稳定的三维体系,用以限制石墨烯片层的团聚趋势,防止再次石墨化,在具有稳固的力学性能和完整的导电导热网络同时,保证了材料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第三突破,远红外线转化率革命性的提升。基于石墨烯的独特二维片层结构,和碳原子的活跃电子的电子迁移率高的属性,在外部电压的作用下,碳原子的自由电子在迁徙过程中,穿梭于二维片层结构间,产生大量的剩余能量转化为远红外;经检测,应用这种三维体系的石墨烯材料在远红外线的转化功率上,比传统的碳系材料能提高30%,在材料上是革命性的提升。

更多石墨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石墨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