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智慧医疗市场将高速增长 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智慧医疗市场将高速增长 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2017-01-01 09:19:31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我国互联网医疗不断深入发展,使得智慧医疗模式不断引起市场关注,智慧医疗实现患者和医疗机构的网上连接,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就医体验,为医院提供技术管理和决策支持。

  智慧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的结果,它整合了ICT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

  科技发展到今天,人工智能使一切曾经的不可能发展成为可能,以前所有的生物体都通过自然选择进化,如今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机器深度学习、优选基因,开始人类疾病的救治。中国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精准治疗、智慧健康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智慧医疗产业现已步入启动期,市场有望高速增长,细分领域龙头初现,但商业模式还有待完善。

  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

  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对于政府来说,智慧医疗不仅是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方案,更是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医保压力的可行方案。

  智慧医疗起步较晚,目前投入还较少,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显示,仅从可及的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的组成部分)数据来看,目前国内人均医疗信息化投入约为2.5美元,相比美国人均医疗信息化近85美元的水平,仅为美国的3%。2015年我国智慧医疗的市场规模约为260亿,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或在3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1000亿元。

智慧医疗市场规模分析

  据ABI研究公司的研究报告,2017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4亿台。在未来5年,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穿戴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健康业务重要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充血性心力衰、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智慧医疗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互联网+及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智慧医疗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包括个人健康信息、医护人员工作信息、药品设备信息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然而,目前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还不尽完善,如有关病历资料保护的法律或文件(《刑法》《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中多为宣示性条款,可操作性较差。

  (二)高新技术有待突破

  智慧医疗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众多高新技术作为运作核心,因此任何相关技术方面的突破都将对智慧医疗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FRID等智能感知技术、3G/4G等信息互通技术、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技术。具体问题,例如如何能够长期精准地采集数据;网络传输如何实现安全稳定;如何实现身份认证、责任可溯;如何建成高拓展性、高容错性、满足不同存取访问需求的数据平台以适应高速增长的医疗数据规模等。

  (三)缺乏成熟商业模式

  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但表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趋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全面等特点。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除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外,政策及规范也有待完善。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不利于智慧医疗的发展,同时目前还存在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保护的缺失。

  医疗卫生“十三五”规划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监管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包括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

  电信运营商抢占先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智慧医疗推进较为积极的并非医药企业,而是电信运营商。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电信运营商多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将其视为全新的盈利增长点。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医疗信息化运营,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建设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

  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研究员李建功指出,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突显三大特点:首先,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其次,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的特点;第三,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早在2009年就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并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有所不同,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包括疾病预防、饮食调养以及预约类服务,缺乏针对性,介入服务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够。

  总体来说,中国智慧医疗发展道路任重道远,智慧医疗的广阔前景也将不断赢得政策的支持和响应,我们期待其为医疗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活力。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