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快递包装总体回收率不到20% 绿色快递包装值得期待

快递包装总体回收率不到20% 绿色快递包装值得期待

2017-01-01 18:46:39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

  快递包装总体回收率不到20%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包装物的总体回收率不到20%,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纸板类包装物回收利用率达45%左右,塑料类包装物回收率也在25%左右,而我国快递业中的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目前,塑料类的包装材料几近无人回收,纸箱虽有人回收,但价格极低,缺乏效益吸引力。而气泡袋回收成本很高,基本没有企业来做。因此,最可行的办法是更新快递包装材质,使用可降解材料。这在技术上不是问题,但成本是个障碍。

  绝大多数快递包裹用的是不可降解胶带,一捆全长约265米、宽6厘米的普通胶带,在网上的批发售价约为10元左右,而购买同样规格的牛皮纸胶带价格接近40元。单是这个价差就让商家难以“绿色”起来。鼓励使用可降解材质,财政可适当补贴。而对回收价值不大的包装材料,需要启动税负调节,谁使用,谁善后,倒逼非绿色包装材质退出市场。

  据2016-2021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注意到,快递行业构建包装材料回收体系需要社会化的配合。对包装物的回收,激励机制不可或缺,无论是押金制,还是返还积分、赠送折扣等,都值得探索推广,最终扩大覆盖范围,实现回收行为的常态化。

  作为快递企业,有义务在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派送等环节减少对包装的消耗和环境污染,配合生产企业建立废旧包装回收设施。作为电商平台及卖家,应尽量选原材料用量少、可回收物资含量高的包装制品,建立分类回收利用制度。作为消费者,应树立快递包装低碳化理念,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鼓励重复使用包装物。

  减少快递包装污染,需要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及卖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但筹码不能全部压在自觉上,立法推动才是托底措施,必须有常态化的制度保障方能奏效。

快递包装总体回收率不到20% 绿色快递包装值得期待

  绿色快递包装值得期待

  2015年我国消耗超过99亿个包装箱、近170亿米胶带以及约83亿个塑料袋,其中胶带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25圈;而2016年中国快递业务总量突破312亿件,相当于年人均快递使用量近23件。电商平台、网上店铺、快递企业将物品过度包装、二次包装等现象非常普遍,其中不仅有快递业繁荣发展带来的巨大增量因素,更缘于包装成本低廉、缺乏有效规范和管理机制。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关于推进研发使用绿色包装的呼声渐涨。近来,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对快递业绿色包装作出规划,不少快递企业和电商平台也开始了相关探索,共享快递盒、循环包装袋、百分百可降解快递袋等绿色包装相继出现,但对整个行业的使用情况来说,改观并不大。现实难题在于,一者,包装盒成本在相关各方的营收成本中占比并不算大,而研发成本及初期投入巨大,驱动力不足;二者,新型快递包装在推广和回收时,消费者嫌费事、快递员嫌费时,两头遇冷导致回收率较低,难以达成高效循环。

  这就需要从商家、物流、消费者及快递员等各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对策,综合考量。如今包装和物流成本的双线上涨,其实未尝不是好事,可以促使各方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重新审视电商和快递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从“要我变”向“我要变”转变观念意识。

  仅以2016年为例,我国快递包裹数量超过300亿个,使用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约等于砍掉了7200万棵树,相当于毁灭46.3个小兴安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我们各方愿意接受一定的成本上升幅度,激励更多平台和商家及物流企业使用新型快递包装,其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将难以估量。不仅如此,作为一种探索和转型的尝试,这也将为其他领域的降成本增效益提供借鉴和启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多给快递转型一些鼓励和期待,努力去适应和接纳新型快递包装。

更多快递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快递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