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机械下游是全球服装加工制造行业,市场近年来一直处在漫长的去库存周期之中,中国百家骨干企业营收累计同比增长19.16%,以下是缝纫机行业概括及现状分析。
全球经济正处在温和复苏区间,这就为服装制造加工的回升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缝纫机行业分析指出,服装加工贸易这一产业存在明显的南北贸易特征,北美、欧洲、发达的亚太国家等为主要进口国,占到了全球绝大部分的服装进口份额。
美、日本政府宽松货币政策及经济刺激措施的影响下,20年三季度开始,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了较为持续的温和复苏迹象,尤其是欧美地区。缝纫机行业概括及现状指出,衣着需求必然是顺周期属性的,所以这种外部环境的也有助于服装制造加工的本来回升。
我国现代缝制机械工业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产品配套体系及先进的科研、制造体系,并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多个生产和研究机构,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到裁剪、输送、缝纫、刺绣、熨烫及零部件配套的完备产业链。
市场年产值突破万亿,纺服工人总量达到了400万左右,在我国仍具备劳动红利的时代,自动化程度较为落后。具体表现为,在缝纫环节主要使用自动化程度很低的普通缝纫机,在铺布、剪裁环节主要靠专门的铺布工、电剪等。
纺织服装工人平均公司自以来持续快速增长,年工资平均仅为2.44万元,到了2020年已高达7.19万元,期间复合增速高达11.41%,且仍将进一步增长。以工缝机为例,如果一台自动缝纫机对于人工效率的提升为20%,而自动缝纫机与普通缝纫机的价差仅为2000元,那么服装厂商大概率会选择自动缝纫机。
目前,我国缝纫机行业已形成80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占世界总产量的50%。缝纫机行业概括及现状指出,在产品结构上,从一般的工业缝纫机向特种机、专用机发展;在产品水平上,从生产高速平缝机、包缝机向生产多功能综合自动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并基本形成了以上海、西安、广东、天津、江苏和浙江为中心的六大生产基地,产品销往非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美洲等市场。
机器替代效应显现,一表现为自动缝纫机对于非自动缝纫机的替代。目前国内市场以电脑机为主,但是出口中仍有相当大的比例为普通机(43%)。普通缝纫机相对于自动缝纫机而言,无法灵活实现各种复杂工艺(例如自动倒回针、自动补针、剪线等),并且使用离合器马达,非常费电,无论使用还是不使用都会运转,零部件更换频繁。在海外出口当中,产品自动化/非自动化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占比较高的自动平缝、其他工业自动缝纫机(特种机等)本年度至今实现20%以上的增速,而非自动类产品持续负增长,以上便是缝纫机行业概括及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