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青島、上海、寧波、大連等沿海城市紛紛加大海洋經濟投入,青島更是推進了總投資超2000億元的170多個海洋重點項目建設。這些舉措標誌著我國海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陸海統籌成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規劃、產業、設施、生態、安全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我國正逐步構建起陸海一體的現代海洋經濟體系。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海洋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規劃是發展的藍圖,也是實現陸海統籌的指引。要牢固樹立大海洋、大空間的現代海洋思維,優化完善陸海統籌發展規劃體系。在編制沿海地區國土空間規劃時,必須充分考慮海域的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確保與涉海規劃的有效銜接。同時,涉海規劃也應高度重視相連腹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實現陸域和海域的緊密融合。海岸帶作為陸海交互作用最為活躍的區域,應科學確定其基本功能、開發方向和保護重點,形成陸域和海域協調發展的新態勢。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陸海統籌必須下好產業全域發展「一盤棋」。通過空間重構、區域聯動、技術突破與要素改革等多維發力,構建陸海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範式。優化「沿海研發+內陸製造」模式,充分發揮沿海地區在技術研發和創新方面的引領作用,加強與內陸地區的產業合作,促進技術創新與製造能力高效對接。引導陸域優勢產業向海洋拓展,深化「+海洋」模式,加快高端製造、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前沿技術應用。圍繞深海裝備、海洋人工智慧、藍色碳匯等新興領域,實施關鍵技術攻關,加速創新鏈與產業鏈聯動,推動科技成果規模化應用,促進新興海洋產業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是實現陸海統籌的支撐。加快構建多式聯運的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注重江海河、公鐵水空協調發展,推動「海陸空鐵」多式聯運無縫銜接,打造高效便捷的「海陸空」立體化運輸通道體系。提升陸海通道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優化江海聯運服務網,暢通沿江沿黃陸海大通道。加強內河航道建設,提高內河航道的通航能力,實現內河航運與海洋航運的無縫對接。提升港口的綜合服務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港口,加強港口與鐵路、公路、航空等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實現貨物的快速轉運和高效流通。推進跨海橋樑隧道建設,突破技術瓶頸,提高建設水平,打造更多陸海交通大通道。
生態保護是陸海統籌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打破陸海生態保護各自為政的局面,建立陸海生態協同治理機制。加強陸源污染治理,減少陸域污染物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推進海洋生態修復工程,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提升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在海岸帶地區,實施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確保陸海生態系統的平衡與協調。
安全防控是陸海統籌的重要保障。必須構建陸海一體的安全防控體系,形成合力應對各類安全風險。加強海洋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提升海洋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推進陸海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陸海通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強陸海安全合作,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安全防控機制,確保陸海經濟的安全穩定發展。
通過規劃引領、產業協同、設施支撐、生態保護和安全保障等多方面的統籌協同,我國正逐步構建起陸海一體的現代海洋經濟體系。這不僅有助於推動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為我國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未來,隨著陸海統籌的深入推進,我國海洋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國海洋產業體系已經逐步形成,高端海洋製造是未來海洋產業發展方向,2016年我國海洋產業運行數據統計詳情如下。
當前,我國海洋事業迎來了大發展時期。「十三五」期間,國家將通過一系列措施努力實現經濟富海、依法治海、生態管海、維權護海、能力強海。
國家海洋局16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突破7萬億元,達70507億元,比上年增長6.8%,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5%。
其中,海洋產業增加值43283億元,海洋相關產業增加值27224億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566億元、28488億元、38453億元,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5.1%、40.4%和54.5%。
國家海洋局新聞發言人高忠文說,2016年,我國海洋產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其中,海洋生物醫藥業較快增長;濱海旅遊發展規模穩步擴大,新業態旅遊成長步伐加快;海水利用業、海洋工程建築業穩步發展,海水利用項目有序推進,多項重大海洋工程順利完工;海洋電力業發展勢頭良好,海上風電場建設穩步推進;海洋漁業、海洋鹽業穩步增長。
同時,海洋礦業、海洋化工業穩步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業總體穩定,沿海港口生產總體平穩增長,航運市場逐步復甦;海洋油氣產量和增加值同比小幅下降;海洋船舶工業產品結構持續優化,但形勢依然嚴峻。更多最新海洋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海洋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
公報顯示,2016年,環渤海地區海洋生產總值24323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5%,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長江三角洲地區海洋生產總值19912億元,占比為28.2%,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珠江三角洲地區海洋生產總值15895億元,占比為22.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2016年國家海洋局深入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系列改革舉措,加快構建海洋經濟監測與評估體系,提升數據質量,強化服務意識;繼續推進各類金融資本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提升企業效益,助力實體經濟;加快促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引導產業集聚,推動區域增長;繼續優化海域海島資源的市場配置、保護海洋環境,拓展藍色空間。這些措施為新時期進一步提升海洋經濟發展質量效益,保障海洋經濟運行穩中有好、穩中有優,穩中有進奠定了基礎。
2017年我國將構建生態管海生態用海制度體系,深化海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助推海洋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築建生態開放安全的美麗岸線,實施圍填海管控制度、提升海域資源開發生態建設水平,建立海上構築物電子信息系統,提升海域綜合管理能力,繼續深化「放管服」工作不斷激發海洋經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