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前食品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于各类原料的加工之中。黄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应用广泛的原料,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2025年,黄豆在食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创新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尤其是在与其他食材的复合加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紫薯黄豆复合发酵工艺便是其中一项极具潜力的创新技术,它不仅为黄豆的应用开拓了新路径,还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风味体验。
紫薯,这种薯肉呈现紫色至深紫色的甘薯新品种,富含膳食纤维、淀粉、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花青素、黏性蛋白等功能性因子含量丰富。在食品加工领域,紫薯的应用愈发广泛,涵盖了多糖、花色苷提取,以及酿酒、制醋和饮料制作等多个方面。
而黄豆同样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优质蛋白质等。将黄豆与紫薯进行复合发酵,有望开发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新型饮料。当前市场上的植物发酵饮品多以酵素与果醋为主,但它们因发酵产生大量醋酸,口感酸度高且刺激性强,限制了消费者的接受度。因此,研发一款以紫薯和黄豆为原料,采用嗜酸乳杆菌发酵的饮料具有重要的市场意义。
《2025-2030年中国黄豆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新鲜、无破损、无腐烂的紫薯和黄豆是实验的基础原料,均购自当地市场。同时,实验还用到了柠檬酸、D - 异抗坏血酸钠等食品添加剂,以及中温 α - 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等酶制剂,发酵菌种则选用了特定编号的嗜酸乳杆菌。
紫薯需洗净、切片后水煮,接着打浆并进行酶解。黄豆要先浸泡、洗净,再打浆、煮制并过滤。具体操作上,紫薯切成均匀薯块,黄豆浸泡 1 小时。黄豆按 1∶6(质量比)打浆煮制后过 80 目筛网得黄豆浆备用。紫薯放入含 2% D - 异抗坏血酸钠的沸水中热烫 6 分钟,以 1∶4(质量比)打浆,之后调节 pH 值至 4.5,加入特定量的中温 α - 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在 65℃下反应 150 分钟得到紫薯酶解液,最后将黄豆浆加入紫薯酶解液中,便得到紫薯黄豆发酵液,准备进行发酵。
黄豆浆添加量的影响:将不同比例(0%、5%、10%、15%、20%、25%)的黄豆浆与紫薯酶解液混合发酵。随着黄豆浆添加量增加,发酵液感官评分上升,在 20% 时达到峰值,蛋白质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提升,但添加量达 25% 时,豆浆发酵风味过强掩盖了紫薯风味。综合考虑,选择 20% 的黄豆浆添加量作为后续研究基准。
菌种添加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嗜酸乳杆菌添加量增加,发酵液 pH 值降低,酸度升高。当添加量为 0.10U/L 时,感官评分最高,低于或超过这个量,发酵液品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确定最佳菌种添加量为 0.10U/L。
发酵时间的影响:发酵时间对发酵液 pH 值和感官评分影响显著。随着时间延长,pH 值下降,感官评分先升后降,在 14 小时时感官评分最高。因此选择 14 小时作为最佳发酵时间。
发酵温度的影响:在 37 - 45℃范围内,随着发酵温度升高,pH 值下降,酸度增加。感官评分先升后降,在 41℃时达到峰值。所以确定最佳发酵温度为 41℃。
通过对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发酵条件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温度 > 菌种添加量 > 发酵时间。最优组合为 A₂B₂C₁,即菌种添加量 0.10U/L、发酵温度 42℃、发酵时间 12 小时。在此条件下,产品酸度为 (121.36±0.41) °T,pH 值为 3.86±0.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 (5.6±0.2) °Brix,感官评分高。同时发现,感官评价较优的样品,滴定酸度值集中在 110 - 125°T 区间,该酸度范围契合人体感官愉悦阈值,且乳酸菌代谢产生的风味物质在此阶段合成趋于稳定,因此酸度可作为发酵终点监测参数之一。
选取紫薯酶解液、紫薯发酵液、添加 20% 黄豆浆的紫薯黄豆发酵液,采用特定方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 组样品中共检测到 90 种风味物质,涵盖醇类、酯类、醛类等。紫薯黄豆发酵液较紫薯浆增加了 29 种风味物质,其中包含具有水果香气和花香型香气的物质,赋予了产品复杂多变的香气和味道,同时减少了一些不良风味物质。与紫薯发酵液相比,紫薯黄豆发酵液产生了 33 种更多的挥发性物质,进一步丰富了产品香气层次。这表明将黄豆浆与紫薯浆共同发酵能显著丰富发酵产品的多样性和风味特征,减轻不良风味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紫薯黄豆复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菌种添加量 0.10U/L、发酵温度 42℃、发酵时间 12 小时。在此条件下,产品具有良好的理化指标和较高的感官评分。同时,对发酵液风味物质的分析发现,紫薯黄豆发酵液风味物质种类丰富,较紫薯浆增加了多种具有独特香气的物质,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感官品质。
目前,植物原料发酵制品多集中于酱、醋等调味料领域,而此次对紫薯黄豆复合发酵饮料的研究,从开发植物发酵饮料的角度,探索了益生菌发酵技术在纯植物原料饮料制备中的潜力。不过,鉴于原料淀粉含量高的特点,发酵饮料的稳定性和功能特性,如抗氧化性能及主要功能组分的含量与生物活性等,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期望通过更多相关研究,推动兼具优异感官品质和功能特性的植物发酵饮料产品的研发,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与进步。
更多黄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黄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