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激光治疗仪作为重要的医疗设备,其投资效益备受关注。深入了解激光治疗仪的使用效益,对于医院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某医院激光治疗仪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能为行业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助力相关机构把握市场机遇,做出科学决策 。
以某医院眼科在 2005 年末购入,至 2012 年末已使用 7 年的激光治疗仪使用效益情况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该激光治疗仪购置的入账价值,以及 2006 - 2012 年成本核算报表和计算机 HIS 系统服务量数据。设备收入依据该市卫生局发布的医药价格信息,《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激光治疗仪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从财务软件相关项目统计数据获取,2005 - 2011 年准分子激光手术每人次(双眼)收费 4800 元,2012 年每人次(双眼)收费 5000 元。设备成本方面,2005年末购置成本407万元,折旧年限定为8年,按平均年限法折旧。固定成本涵盖设备折旧、房屋折旧、人员费用、维修费用;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办公用品、水电气、耗材费用,术前检查和术后药品费用不列入设备成本。
激光治疗仪使用的固定成本有设备折旧、房屋折旧、人员费用及维修保养费用。设备购置成本 407 万元,每年折旧费 50.88 万元;房屋折旧费 3 万元;1 名医生及 1 名技师的人员成本 7.1 万元;维修保养费每年 22 万元。2006 - 2012 年该设备使用中发生的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数据显示,年均总成本在 87 万元以上,其中设备折旧费占比大。设备折旧期 8 年,到 2014 年不再计提折旧,运行成本将大幅下降。
从2006 - 2012年的服务量及收入数据来看,激光治疗仪的服务量在2010年因手术室装修最少,但整体呈增加趋势。具体数据为:2006年服务187人次,收入89.76 万元;2007年服务 184 人次,收入 88.32 万元;2008 年服务 202 人次,收入 96.96 万元;2009 年服务 197 人次,收入 94.56 万元;2010 年服务 137 人次,收入 65.76 万元;2011 年服务 293 人次,收入 140.64 万元;2012 年服务 230 人次,收入 115 万元 。
根据公式计算,激光治疗仪购置成本407万元,取7年净收益平均值10.53 万元和年折旧 50.88 万元,投资回收期为6.63 年。该设备自2005年11月购买,到2012年底已服役7年多,虽已收回设备投资,但投资回收期较长。
从相关数据可知,激光治疗仪年利润率效益指标存在波动,但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考虑到设备到2013年将提足折旧,2014年后成本大幅下降,在收入稳步增加的情况下,年利润率有望大幅提高。
计算可得各年保本治疗人数和使用率。如2006年保本治疗人数182人次,使用率102.75%;2007年保本治疗人数182人次,使用率101.10%;2008年保本治疗人数181人次,使用率 111.60%;2009年保本治疗人数181.5人次,使用率108.54%;2010年保本治疗人数192.5人次,使用率71.17%;2011年保本治疗人数183人次,使用率160.11%;2012年保本治疗人数172.5人次,使用率133.33% 。
加强设备购置前评估是前提,缺乏可行性评估会导致投资回收期长、利润率不高。加强设备常态经济分析是关键,可帮助医院和科室管理人员了解设备运营情况,为管理和更新提供依据。合理控制成本是重要基础,维修费对成本效益和投资回收期影响大,需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扩大业务量是首要前提,面对激烈竞争,医院应加大宣传、延长工作时间等提高设备利用率。科学处置旧大型医疗设备是必要措施,综合型医院可成立设备配置中心,集中管理闲置设备,探索租赁模式,发挥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对激光治疗仪使用效益的全面分析,让我们清晰认识到该设备在投资回收、盈利水平、成本控制和业务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在2025年激光治疗仪行业投资中,相关机构需重视购置前评估、加强常态经济分析、合理控制成本、积极扩大业务量,并科学处置旧设备,从而实现激光治疗仪的高效益使用,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更多激光治疗仪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激光治疗仪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