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今年一季度,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在多個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尤其是養老金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備受關注。截至3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0.71億人、2.44億人和2.97億人,較去年同期均有明顯增長。與此同時,社會保險基金運行總體平穩,累計結餘達9.6萬億元。在這一背景下,相關部門正積極推進養老金制度的深化改革,特別是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的相關辦法即將制定,為參保人提供更多靈活性。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養老金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在一季度紮實推進,全國統籌調劑資金已撥付到位。這一舉措有效平衡了地區間的基金收支壓力,為養老金的可持續性提供了保障。此外,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城市或地區擴大至全國範圍實施,進一步拓寬了養老保障的覆蓋面。截至3月底,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參保人數已超過1104萬人,顯示出社會保障體系對新業態從業人員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在未來的工作中,相關部門將繼續深化養老金制度改革。首先,穩妥推進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並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確保改革平穩落地。其次,研究制定適應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業態從業人員特點的參保繳費辦法,進一步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此外,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的相關辦法也將出台,為參保人提供更多選擇。同時,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為新就業形態人員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在待遇調整方面,今年將紮實做好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工作,重點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也將進行調整,各地將結合實際提高本地基礎養老金標準,確保城鄉居民養老待遇穩步提升。
為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長期可持續性,相關部門將繼續開展社保基金管理鞏固提升行動,全面優化基金監督管理。同時,鼓勵各地適當擴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規模,通過多元化投資策略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為未來養老金支付提供更堅實的資金保障。
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將進一步深化,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與社會保障卡的融合集成工作也將持續推進。此外,電子社保卡APP的相關功能將不斷完善,為參保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體驗。
總體來看,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在一季度取得了顯著進展,養老金制度改革、失業保險待遇發放、基金保值增值等方面均展現出積極成效。未來,隨著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相關辦法的出台以及各項改革措施的深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將更加完善,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全面、更靈活的保障。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廣為居民提供了更多養老保障選擇,同時也帶來了稅收優惠等政策紅利。深圳作為全國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的先行城市,其發展經驗為其他地區提供了重要參考。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養老金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自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推廣至全國,深圳市民積極響應。截至3月底,深圳市個人養老金開戶數已達520.18萬戶,居全省首位。這一數據表明,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深圳的普及程度和市民的參與熱情均處於領先水平。
為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落地,深圳市社保局自3月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個人養老金退稅輔導行動,截至目前已開展近20場宣講服務活動。該行動採用「政銀協作+場景融合」服務模式,聯合稅務、銀行等多部門在社區、企業、商圈等場所搭建全流程服務平台,幫助市民了解帳戶開設、稅收優惠等政策要點,並現場指導退稅申報操作。
個人養老金全面實施後,可供選擇的產品更加豐富。除了傳統的儲蓄和基金產品外,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等也被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此外,領取情形也有所增加,參加人患重大疾病、領取失業保險金達到一定條件或正在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也可申請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這一系列舉措為不同群體提供了更加靈活的養老保障選擇。
在退稅輔導活動現場,不少市民表示,個人養老金作為一種長期投資產品,具有收益可觀、風險較低的特點。在社保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部分市民成功辦理退稅,並希望未來能適當提高1.2萬元的繳存上限,以進一步增加養老儲備。
據了解,本次個人養老金退稅輔導專項行動將持續至6月底。社保部門將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將政策紅利送到群眾家門口,讓更多市民便捷享受「養老有保障、稅惠看得見」的福利。
總結來看,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實施為居民提供了更多養老保障選擇,同時也帶來了稅收優惠等政策紅利。深圳作為全國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的先行城市,其發展經驗為其他地區提供了重要參考。未來,隨著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和市場的不斷發展,個人養老金將在養老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壓力日漸增大,養老保險基金運行情況一直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對此,人社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問題表示,2017年全年養老保險基金仍將保持收大於支,基金累計結餘持續增加,能夠確保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人社部今日舉行2017年第一季新聞發布會,發言人盧愛紅在回答記者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的提問時說,日前,國務院部署了2017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工作,決定從今年1月1日起,為2016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是2016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5%左右,這個調整也是繼去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同步調整之後的再次同步調整。我們預計,會有89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和1700多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受益。
他表示,確定基本養老金5.5%左右的上調比例,是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人口老齡化新形勢慎重做出的決策,統籌考慮了經濟發展狀況、職工工資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後確定的調整幅度。
這次調整的特點,統一採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調整辦法。定額調整主要體現社會公平,掛鉤調整體現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機制,可以與繳費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適當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等群體予以照顧。同時這次調整注重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的平衡、地區間的平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和改革後待遇調整辦法的銜接。
5月25日,人社部發布消息稱,2016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為2362元,相比於2012年的1686元增長了676元,這也意味著在過去五年間,企業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平均每月上漲56.3元,年均漲幅達到8.8%。
據2015-2020年中國養老金行業專項調研及投資價值預測報告表明,隨著養老金收支平衡壓力越來越大,近年來,我國養老金髮放標準漲幅有所放緩。2016年3月,財政部發布的《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指出,從去年1月1日起,我國將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而今年3月財政部則表示,從2017年起,企業員工養老金標準會降低1個百分點。
對此,人社部也表示,去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持收大於支,但近年來支出增幅略高於收入增幅。去年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達到37991億元,比2012年增加16161億元,年均增長14.9%;基金總支出34004億元,比2012年增加17292億元,年均增長19.4%。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目前個別地方存在當期收入和支出存在收支差,但每年做預算時,政府可以根據當時養老基金的收支情況來安排補助,確保養老金的發放,從這個意義上說,養老金不會真正出現缺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