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数据中心 >> 行业数据 >> 2015年高社保缴费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5年高社保缴费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5-01-07 15:37:27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据中国平报告大厅了解,社保缴费是指参加各类社保保险并缴纳保费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特指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缴费。社保缴费分为两部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

  缴费比例

  社保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具体社保费缴费比例分别为:

  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8%;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12%、2%;

  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1%;

  生育保险单位缴纳0.60%,个人不缴;

  工伤保险单位缴纳2%,个人不缴。

  最近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陆续调高社保缴费基数。

  最近,副总理马凯在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质询时表态“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经占到工资的40-50%“,天祥先和大家解释一下,总理说的40%是怎么来的。

  大家都知道,作为员工的法定社会保障,只要我们工作,企业就得给我们上五险一金。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公积金即住房公积金。

  天祥之前在电台已经聊过,五险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工伤和生育保险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公积金由企业和个人等额承担保费。

  以北京为例:

单位 个人
养老保险 20% 8%
医疗保险 10% 2%+3
失业保险 1% 0.20%
工伤保险 0.50% 不缴纳
生育保险 0.80% 不缴纳
住房公积金 12% 12%
合计 44.3% 22.2%+3

  根据上表,企业五险一金要负担的比例达到44.3%,马总理说的40-50%,也是这么算出来的!

  那我们再具体计算一下,社保基数的影响!

  如果你月收入10000元

  计算公式是你去年的平均工资*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即:

  企业 10000*20% = 2000; 个人10000*8% = 800;

  (注意:缴费基数在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如果你的公司按最低的标准上的,那就是按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北京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是5793元,那最低的缴费基数为5793*60%=3476)

  那我们整体上计算下来,10000元的工资,企业缴纳占比44.3%,即4430元,个人占比22.2%+3,即2223元。个人所得税322.70

公积金

 

  不难看出,企业为税前工资一万元的员工发工资,总计支出要在10000+4430=14430元。而这期中4443+2223=6653元都交税了。员工仅拿到10000-2223-322.70 = 7454.3元工资。,所以就有了我们的工资被人拿走了一半的论调!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小企业并不按照员工实际工资来缴纳社保,而是按最低的缴费基数来上缴纳--企业减少成本,员工也可以少扣一部分税,多拿一些钱,当然,保障也会少一部分)

  现在这一招,已经没有秘密而言,大小企业都是这样操作。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大企业不会这样做。但能在大企业工作的毕竟是少数。

  通过以上的解释,大家就会明白发工资,企业和个人都要承担多少。而调高社保基数就会直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支出。

  那现在《通知》来了,天津、重庆、福建、江西都出台了调高社保缴费基数的通知。天津缴费基数下限增加了282元,重庆增加了68元,福建上调了60元,江西上调了130元。

  而缴费基数上调,企业承担的五险一金部分就会增加,个人承担的五险一金部分也要增加。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负担加重、个人的收入小额减少!也会打消企业给员工加薪的积极性!

  我们看看国外,加拿大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合计不到7%,台湾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企业缴费不到11%。而我国40%+的缴费比例在全球排到第12位,前面11位都是欧洲高福利国家。

  同时我们的社平工资存在严重的虚高问题,前些天统计局一公布各城市的平均工资,很多网友就立即吐槽被平均。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