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的最新市场调研揭示了人脸识别门禁行业的品牌影响力。2024年,人脸识别门禁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各大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2024年人脸识别门禁品牌排行榜中,各大品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这些品牌在人脸识别门禁的生产和供应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2024年人脸识别门禁品牌排行榜的详细排名为海康威视HIKVISION、ZKTeco、大华股份dahua、魔点科技、商汤Sensetime、旷视megvii、汉王Hanvon、云从科技Cloudwalk、佳都科技PCI、宇视Uniview。
表1:2024年人脸识别门禁十大品牌排行榜
排名 | 品牌名称 | 企业名称 | 省份/地址 |
---|---|---|---|
1 | 海康威视HIKVISION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省 |
2 | ZKTeco | 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省 |
3 | 大华股份dahua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省 |
4 | 魔点科技 | 杭州魔点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省 |
5 | 商汤Sensetime |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6 | 旷视megvii |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7 | 汉王Hanvon |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8 | 云从科技Cloudwalk | 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省 |
9 | 佳都科技PCI |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广东省 |
10 | 宇视Uniview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省 |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于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专注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业务聚焦于综合安防、大数据服务和智慧业务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技术创新的科技公司。秉承“专业、厚实、诚信”的经营理念,践行“成就客户、价值为本、诚信务实、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海康威视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以全面的感知技术,帮助人、物更好地链接,构筑智能世界的基础;以丰富的智能产品,洞察和满足多样化需求,让智能触手可及;以创新的智能物联应用,建设便捷、高效、安心的智能世界,助力人人享有美好未来。
海康威视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建立了以杭州为中心,辐射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石家庄、加拿大蒙特利尔、英国伦敦、迪拜的全球研发中心体系。
公司在中国大陆设有32家省级业务中心、300多个城市分公司,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国家/地区设立了72家分支机构(截至2022年末),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G20杭州峰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APEC会议、北京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熵基科技是一家以生物识别为核心技术的全球知名企业,致力于生物识别核心技术赋能、智慧出入口“人、车、物”软件平台赋能、ZKTeco+智慧办公云平台赋能三大业务领域,为全球公共服务用户、企事业级用户及个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熵基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混合生物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为核心技术的国际化企业,业务聚焦于智慧出入口、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办公三大领域,依托全球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全链条生态,为公共服务领域用户、企事业用户及个人用户提供数字化产品与服务。
熵基智慧出入口,以混合生物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底座,构建更丰富、更广泛的出入口AloT产品生态,致力于为公共服务用户、企事业级用户及个人用户提供门禁、人行通道、车行通道、视频监控、安检、智能锁、楼控等产品和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及数字服务,并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类型。
熵基智慧身份核验,拥有十多年的混合生物识别技术沉淀,具备横跨芯片、算法、硬件和软件的全栈技术能力,是业内为数不多的集身份证阅读机具生产资质、身份证指纹采集器生产资质和身份证指纹应用算法提供商三种资质于一身的智能身份认证解决方案提供者。
熵基智慧办公,主要围绕未来办公相关领域,依托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物联感知技术和连接能力,覆盖考勤、访客、会议、消费等场景应用,面向企事业客户提供时间管理、安全管理、员工通讯、薪酬体系、行政办公等服务,实现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办公。
大华股份始创于2001年,监控设备知名品牌,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提供端到端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系统及服务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先进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基于Dahua Think#战略,大华聚焦城市和企业两大核心业务,坚定AIoT、物联数智平台两大技术战略,围绕客户需求,全面推动城市与企业的数智化升级,为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创造更多价值。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35亿元,同比增长24.07%;扣非净利润31.03亿元,同比增长13.47%;公司现拥有220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50%。公司每年以10%左右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不断致力于技术创新,建立了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院和智慧城市研究院。依托对智慧物联的深入洞察与布局,公司持续探索新兴业务,延展了机器视觉、机器人、视讯协作、智慧消防、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安检、智慧显控、智慧控制、智慧热成像等创新业务。
大华股份的营销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建立了57个境内外分支机构,在国内设立了200多个办事处,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覆盖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交通、制造、教育、能源、金融、环保等多个领域,并参与了北京冬奥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G20杭州峰会、里约奥运会、厦门金砖国家峰会、老挝东盟峰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
大华股份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5月成功在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236),公司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现拥有3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公司申请专利6400余项,其中申请国际专利360余项。
大华股份将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践行“让社会更安全,让生活更智能”的使命,以卓越品质与服务立足市场,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为构建一个安全、智能、便捷、高效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成立于2016年,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科技型企业,深耕智能办公、智慧校园和智慧社区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了软硬一体场景智能解决方案
魔点科技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场景智能服务,专注于泛办公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企业用户量已突破30万家,服务超过2万所校园。公司在办公、校园、社区、政企、医疗等场景提供了软硬一体场景智能解决方案。基于自研的软硬件产品及核心Al算法,以硬件智能+场景智能为基础,提供从SaaS服务到PaaS平台、SaaS+场景服务,从硬件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以业内较快的速度响应各场景下的智能化需求,将多场景产生智联与协同,为企业实现数字化办公新方式。
商汤科技初创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成立于2014年,是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领域的算法提供商,业务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
作为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科技以“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使命,“以人工智能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促进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虚实结合生活体验”为愿景,旨在持续引领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持续打造更具拓展性更普惠的人工智能软件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并持续吸引及培养顶尖人才,共同塑造未来。
商汤科技拥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并长期投入于原创技术研究,不断增强行业领先的全栈式人工智能能力,涵盖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智能内容生成和智能内容增强等关键技术领域,同时包含AI芯片、AI传感器及AI算力基础设施在内的关键能力。此外,商汤前瞻性打造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打通算力、算法和平台,大幅降低人工智能生产要素价格,实现高效率、低成本、规模化的AI创新和落地,进而打通商业价值闭环,解决长尾应用问题,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商汤科技业务涵盖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深受客户与合作伙伴好评。
商汤倡导“发展”的人工智能伦理观,并积极参与有关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人工智能伦理道德和可持续人工智能的行业、国家及国际标准的制订,与多个国内及多边机构就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及伦理发展开展了密切合作。商汤《AI可持续发展道德准则》被联合国人工智能战略资源指南选录,并于2021年6月发表。
目前,商汤(股票代码:0020.HK)已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商汤在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南平、青岛、三亚、西安、台北、澳门、京都、东京、新加坡、利雅得、阿布扎比、迪拜、吉隆坡、首尔等地设立办公室。另外,商汤科技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均有业务。
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打造出软硬一体化的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的核心场景提供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旷视坚持企业自律,致力于引领负责任的AI,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可靠、可依赖、可信任的健康发展。
2019年起,旷视先后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准则》、成立人工智能道德委员会和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旨在聚焦负责任AI 的治理探索,从正当性、人的监督、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样性、责任可追溯和数据隐私保护六个方面规范自身发展。旷视坚信企业对AI治理的重视有助于AI行业的健康发展。
依托旷视“用人工智能造福大众”的使命,以及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道德挑战,旷视认为开展人工智能商业应该有清晰的边界和方向性,旷视相信技术所构建的应用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快乐。
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对于旷视,乃至全球的未来都意义深远,旷视也将在自律并赋能行业的同时,与全球同仁持续开展深度的交流合作。
成立于1998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规模较大的电子阅读器生产厂商,专注于多领域智能交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业务覆盖人脸及生物特征识别、OCR与大数据、笔触控与轨迹、智能终端产品、技术授权、智能制造、智能仿翼飞行器等领域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汉王科技潜心深耕二十余载,始终专注于多领域智能交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手写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人脸识别、笔迹输入等领域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多年来专注模式识别与智能交互领域的研发,汉王在各大方向累计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砥砺前行中,形成了软硬件结合的发展模式。丰富的产品链,使得汉王识别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电子政务、个人办公、移动通信、数字家电等方面实现普及化和规模化处理信息。目前拥有京津冀地区电子行业垂直一体化精密制造基地,技术及产品已走出中国,辐射至日本、北美、南美、欧洲等海外市场。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产业机遇,汉王科技结合现有核心技术优势,注重业务模式创新,积极布局“人脸及生物特征识别”、“OCR与大数据”、“笔触控与轨迹”、“智能终端产品”四大方向,开启智能交互时代的大门,有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落地应用。
成立于2015年,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覆盖感知/认知/决策的全链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便捷及人性化的AI生活体验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股票代码为688327。云从科技致力于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公司一方面凭借着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通过对业务数据、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的连接,把握人工智能生态的核心入口,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服务。另一方面,公司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赋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应用场景,为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
云从科技坚持人工智能始终以人为中心,聚焦人的挑战和压力,尊重人的情感和需求,通过AI工程学的深度创新,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让AI向善,真正实现理解人、帮助人、提升人。云从科技倡导执着求索、务实敢为的问道精神,坚持做一事成一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凡,用有温度的心做有温度的事,为实现人机协同的智能未来而持之以恒。
多年来,云从科技深耕各个世界的前沿行业,深入洞悉用户所需,将更具前瞻性的人工智能科技融合大数据技术,在金融、治理、交通、商业、医疗、教育及新基建等各个领域,提供优质而丰富的整合解决方案,每天为全球数亿人次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及人性化的AI生活体验。
云从科技努力践行创立云从的初心,专注AI工程学的创新探索,研发更强大的云从超脑,致力于以全球领先的人机协同平台,构筑一个人机和谐共生、融合共创的崭新世界,让每个行业、每个家庭以及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智慧而温暖,让世界无微不智,让未来无所不智。
创立于1992年,国内知名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提供商,以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数据科学、物联感知等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为核心,赋能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知识图谱、大数据等领域,并为城市数字基建和精细化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都科技)是中国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公司创立于199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0728)。佳都科技以“城市慧变得更好”为使命,提供从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到全场景应用的全栈式人工智能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城市与产业数智化转型,赋能全球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治理。
佳都科技总部位于中国广州,全国30多个区域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员工超过2000人。公司拥有科学家研发团队,设立了佳都中央研究院和交通大脑研究院,拥有3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数十个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批建立广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截至2023年1月,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超过1300项。
基于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和数据科学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佳都科技形成各类数字平台和智慧终端产品,着重布局一个主赛道(智慧大交通)+两个业务场景(智慧城市安全、企业数字化升级)。其中,数字孪生是公司大力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通过建设虚实交融的三维数字空间和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训练,精确还原城市各场景的真实运行状态,实现“元宇宙”下的城市空间“智”治,打造自主决策、自动运行的数字化系统,提高生产和协作效率。
在行业应用方面,智能轨道交通领域,佳都具备智慧城轨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轨交产品大规模场景化落地案例,其创新的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模式,以PPP模式投资参建长沙首条智慧地铁6号线,自主研发包括“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智慧车站”、“孪生地铁”等新一代智慧轨交产品,业务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及国内超过30个城市,形成全国性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智慧城市交通领域,基于佳都首创的“IDPS”智慧交通理念,创新一体化智慧交通管理系统“IDPS交通大脑”产品矩阵在超大型城市上海落地应用,指引交通数字化升级,业务覆盖国内多个一、二线城市在内的超过100个城市。智慧城市安全领域,“城市应急大脑”为城市应急系统提供全时、全域、全量的综合感知和智能决策支撑,目前已接入广东省超200家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佳都构建“视频云+大数据”等适用于多数据、多场景、多警种下的数据平台和服务底座,赋能一体基础化应用和实战业务支撑,先后部署于全国68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
作为广州市人工智能及轨道交通产业链“双链主”,佳都科技不断带动人工智能“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的孵化,通过科技、资本与创新三大核心驱动力,搭建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佳都+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目前企业已带动近150家产业链企业聚集,市值估值超数千亿元,其中包括已在科创板上市的云从科技、奥比中光,以及方纬科技、睿帆科技、文远知行、思必驰等超10家达到上市估值的“独角兽”企业,供应链伙伴超2500家,带动千亿级别的上下游产值。
面向未来,佳都科技将定位于数字经济的“行业应用者”,深度拓展先进的人工智能落地场景,持续推进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AR、区块链等“元宇宙”关键技术的产业落地应用,不断扩大战略合作生态圈,为创建“全息感知、数实融合、虚实联动”的新型数字城市贡献科技力量。
知名视频监控基础架构平台,全球AIoT产品、解决方案与全栈式能力提供商,集可视、智慧、物联产品技术为一体的制造企业,致力于打造无限新视界,守护安全美好生活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宇视科技”)是专业视频监控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以“ABCI”(AI人工智能、BigData大数据、Cloud云计算、IoT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行业先行者,秉承深厚的视频技术积累及网络、存储领域的专业能力,致力于面向全球各行业客户提供监控产品与解决方案及专业优质服务。旗下产品覆盖端到端全系列自主知识产权IP视频监控产品,包括IP摄像机、视频编解码器、NVR/HNVR、监控网络,监控存储,监控平台等产品,并面向不同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宇视科技前身为杭州华三通信公司存储及多媒体事业部,是中国IP智能监控及联网监控的开创者。2011年12月,存储及多媒体事业部整体剥离、独立运营,成立“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继续从事视频监控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宇视科技每年将销售额的15%以上用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50%。目前,宇视“两院六所”的研发布局逐步完善,形成宇视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及杭州、 深圳、西安、济南、天津、武汉研究所的全国研发力量聚集。
在宇视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公司主要以柔性生产、精工智能为标准,覆盖全球销售的所有产品, 有力支撑宇视未来持续发展。
秉承一直以来在城域联网、大型园区、广域场所、智能楼宇等领域积累的突出优势,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公安、政府、企业园区、智能交通、地铁、校园、智能建筑等各个领域。基于开放、共赢的态度,宇视科技持续推进IMOS inside合作伙伴计划共同提供丰富多彩的行业化服务,宇视科技以 客户导向、简单公正、合作创新 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始终致力于以优秀的团队、专业的技术、职业化的管理为基础,服务用户、服务社会。
在任何领域的企业成功,专利信息和起草标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专利信息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产物,它可以保护企业权益,提升企业竞争力;起草标准则是企业产品制造和服务领域的质量保障,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行业基础标准。
序号 | 专利号/专利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
1 | ZL201110051942.9 | 复杂场景下的多视角人脸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2 | ZL201210073197.2 | 基于云计算的海量视频文件存储系统、分析方法及其系统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GB/T 36450.2-2021 | 信息技术 存储管理 第2部分:通用架构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40773-2021 | 变电站辅助设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40684-2021 | 物联网 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通用要求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36450.8-2021 | 信息技术 存储管理 第8部分:媒体库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24726-2021 | 交通信息采集 视频交通流检测器 | 2021-10-11 | 2022-05-01 |
序号 | 专利号/专利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
1 | CN201730151741.4 | 桌面考勤机(ZM108) |
2 | CN201620945040.8 | 一种身份识别装置 |
3 | CN201730197948.5 | 摄像机(BS系列K型) |
4 | CN201720109449.0 | 一种身份识别装置 |
5 | CN201630524720.8 | 复合识别考勤机(BIO4)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GB/T 5271.37-2021 | 信息技术 词汇 第37部分:生物特征识别 | 2021-10-11 | 2022-05-01 |
序号 | 专利号/专利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
1 | ZL201210153934.X | 高清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摄像机、采集设备 |
2 | CN201420275034.7 | 一种摄像机 |
3 | CN201630265929.7 | 便携式键盘 |
4 | CN201210347607.8 | 一种提取目标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
5 | CN201630363354.2 | 摄像机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GB/T 40773-2021 | 变电站辅助设施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40689-2021 | 智慧城市 设备联接管理与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24726-2021 | 交通信息采集 视频交通流检测器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21741-2021 |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2021-12-31 | 2021-12-31 |
GB/T 39900-2021 |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2021-03-09 | 2021-10-01 |
序号 | 专利号/专利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
1 | CN201520193445.6 | 身份认证设备 |
2 | CN201520140002.0 | 预约排队系统 |
3 | CN201630407879.1 | 用于移动终端的图形用户界面 |
4 | CN201520089227.8 | 通关检测系统 |
5 | CN201630404465.3 | 用于移动终端的图形用户界面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GB/T 40660-2021 | 信息安全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保护基本要求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39005-2020 | 工业机器人视觉集成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2020-09-29 | 2021-04-01 |
GB/T 28826.2-2020 | 信息技术 公用生物特征识别交换格式框架 第2部分:生物特征识别注册机构操作规程 | 2020-04-28 | 2020-11-01 |
GB/T 37036.3-2019 | 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3部分:人脸 | 2019-10-18 | 2020-05-01 |
GB/T 35678-2017 | 公共安全 人脸识别应用 图像技术要求 | 2017-12-29 | 2018-07-01 |
序号 | 专利号/专利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
1 | ZL201610513552.1 | 视频监控方法和视频监控设备 |
2 | ZL201610306250.7 |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 |
3 | ZL201510508262.3 | 活体检测设备和活体检测方法 |
4 | CN201620441640.0 | 用于调节成像单元的位置的装置和双目视觉系统 |
5 | CN201630222381.8 | 摄像设备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GB/T 40660-2021 | 信息安全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保护基本要求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38671-2020 | 信息安全技术 远程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 | 2020-04-28 | 2020-11-01 |
GB/T 38542-2020 | 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移动智能终端身份鉴别技术框架 | 2020-03-06 | 2020-10-01 |
GB/T 37036.3-2019 | 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3部分:人脸 | 2019-10-18 | 2020-05-01 |
GB/T 37036.1-2018 | 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2018-12-28 | 2019-07-01 |
序号 | 专利号/专利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
1 | 200930208986.1 | 电纸书 |
2 | ZL200810115547.0 | 一种斜坡式图像获取装置及人脸识别系统 |
3 | CN201110297730.9 | 短信息和邮件统一显示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
4 | CN201010122703.3 | 实现电子文档显示的方法 |
5 | CN201630097144.3 | 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GB/T 33189-2016 | 电子文件管理装备规范 | 2016-10-13 | 2017-05-01 |
GB/T 18787.1-2015 | 信息技术 电子书 第1部分:设备通用规范 | 2015-12-31 | 2017-01-01 |
GB/T 18787.4-2015 | 信息技术 电子书 第4部分:标识 | 2015-12-31 | 2017-01-01 |
GB/T 31219.2-2014 | 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加工规范 第2部分:文本资源 | 2014-09-30 | 2015-01-01 |
GB/T 30263-2013 | 信息技术 手写绘画设备通用规范 | 2013-12-31 | 2014-07-15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GB/T 40784.1-2021 | 信息技术 用于互操作和数据交换的生物特征识别轮廓 第1部分: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概述和生物特征识别轮廓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40660-2021 | 信息安全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保护基本要求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40694.1-2021 | 信息技术 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图示、图标和符号 第1部分:总则 | 2021-10-11 | 2022-05-01 |
GB/T 5271.37-2021 | 信息技术 词汇 第37部分:生物特征识别 | 2021-10-11 | 2022-05-01 |
序号 | 专利号/专利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
1 | CN201210337297.1 | 一种基于RTP协议多路语音合成的方法 |
2 | CN201110282500.5 | 一种高效的按键通话方法 |
3 | CN201210338651.2 | 一种基于运动行为分析的目标跟踪算法 |
4 | CN200910130851.7 | 轨道交通非接触读写器及具有该读写器的设备 |
5 | CN201210488338.7 | 一种基于CS架构的特征检索后置视频摘要检索系统 |
序号 | 专利号/专利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
1 | ZL201210030678.5 | IP监控系统中穿越、协助穿越网络隔离设备的方法和节点 |
2 | CN201310069062.3 | 一种网络摄像机 |
3 | CN201410067092.5 | 一种动态调整缓存刷新策略的方法和装置 |
4 | CN201210225043.0 | 一种监控实况轮切方法及装置 |
5 | CN201530479250.3 | 网络视频录像机(一) |
标准号 | 标准名称 | 发布日期 | 实施日期 |
---|---|---|---|
GB/T 39274-2020 |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测试规范 | 2020-11-19 | 2021-06-01 |
GB 37300-2018 | 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规范 | 2018-12-28 | 2020-01-01 |
GB/T 36449-2018 | 电子考场系统通用要求 | 2018-06-07 | 2019-01-01 |
GB/T 35318-2017 | 公安物联网感知终端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 2017-12-29 | 2017-12-29 |
GB/T 35592-2017 | 公安物联网感知终端接入安全技术要求 | 2017-12-29 | 2017-12-29 |
更多人脸识别门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脸识别门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