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各分项指数,大都出现下降。其中生产指数在扩张区间微降,新订单指数降至七个月新低,但仍在扩张,显示供给继续好于需求;受对等关税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骤降至2023年8月以来最低,明显低于荣枯线;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在扩张区间降至2024年四季度以来新低,也是2012年4月有记录以来第三低,显示业界对全球贸易前景的担忧加剧;就业指数在上月短暂扩张后再次落入收缩区间;企业更多动用库存来生产和销售,原材料库存指数降至荣枯线下,产成品库存指数则在收缩区间微升。制造业价格仍然低迷,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两月位于收缩区间,降幅略有收窄,出厂价格指数在收缩区间持平。(财新)
更多关税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关税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对等关税细节落地对出口和企业预期带来冲击,4月中国经济扩张步伐放缓。近日公布的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4,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为三个月来最低;财新中国服务业PMI也回落1.2个百分点至50.7,为2024年四季度以来最低。两大行业景气均下降,当月财新中国综合PMI下降0.7个百分点,录得51.1。(财新)
麦格理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Shemara Wikramanayake表示,澳大利亚经济看起来很有弹性,并且能够很好地抵御美国贸易政策带来的冲击。“经济正以相当强的韧性进入新阶段,”她周二在悉尼举行的麦格理澳大利亚会议上表示。“资本正在涌入这个市场。”
德国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Suss MicroTec的首席执行官表示,关税有可能扰乱支撑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抬高成本,甚至引发衰退。 现在,半导体行业面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带来的严峻考验。尽管智能手机、电脑、存储芯片和其他数种产品目前免征关税,但根据对半导体行业进行的一项调查,一些豁免措施可能会在未来几周被取消。Suss MicroTec首席执行官Burkhardt Frick在一次采访中说:“我认为,征收关税和设置壁垒是在倒退。”
花旗集团CEO范洁恩(Jane Fraser)周一表示,该行的大多数商业客户都能消化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征收的10%关税,但她警告称,在经济形势更加明朗之前,企业在投资和招聘方面正在保持观望态度。范洁恩在洛杉矶举行的米尔肯研究所全球会议上说:“如果是10%,我们与之交谈的大多数客户都说,‘是的,我们可以承受。如果是25%,就没那么多了。”“大多数公司都处于不确定状态……在投资支出方面,其中一些被暂停,一些有关资本支出和招聘的决定被搁置。这将对需求和经济产生影响。”
当地时间5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当天举行的国会特别会议上,严厉批评美国对马来西亚征收进口关税的决定,称其“背离公平贸易原则”,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合理打压。安瓦尔驳斥了美方声称马来西亚对美商品平均征税47%的说法,指出实际税率仅为5.6%。安瓦尔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将坚定捍卫自身利益,推动与东盟、中国等伙伴的贸易合作,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拓展出口渠道,并寻求与美方直接对话。(央视)
财经网站Forexlive分析师:本周将是经济事件清淡的一周,美国非农就业变化数据公布后通常都是如此。周一,美国将公布ISM服务业PMI,周二将公贸易帐,这些数据通常不会引起太多关注,但鉴于目前与关税相关的紧张局势,值得关注。
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鉴于美国关税政策为全球经济、股市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股票市场的震荡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以历史胜率作为参考,在50%以下胜率(恒指22374点以上)国信证券建议投资者持有而不再加仓。板块方面,国信证券建议关注云计算方向、新能源车与零部件、新消费与医药、红利以及业绩上修的标的池。
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然而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并未给予日本“特殊待遇”,这也招致了日本的强烈反对。尽管双方已进行了两轮谈判,但尚未达成共识。那么从美日双方的最新表态中,能解读出怎样的信息?特约评论员苏晓晖表示: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现在日本疲于应对,也在担心自己的处境。因为说到汽车产业,日本已经退无可退。汽车行业是日本一个重要的就业领域,从业人数占到日本就业总人口的约8%,这对于日本政府执政来说非常关键。如果一味妥协退让,会造成国内激烈的震荡,会直接影响到自民党的执政。同时我们看到,日本提出条件,希望以审查非关税壁垒以及进口更多的美国农产品来与美方进行交换,换取美方的豁免。但是在日本提出这种条件的时候,美方并不理睬,而是继续加码。所以这个时候日本已经出现了应激反应,日本已经提出可能会以巨额的美债作为筹码来与美方进行谈判,日方发出的威胁是再次警告美国。如果关税战美国一味紧逼,那么最终还是两败俱伤。(央视新闻)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新报告就指出,如果不迅速撤回绝大部分关税,那么美国在2025年初上调的关税可能会被视为“史上最大的经济政策失误”。研究所学者Warwick McKibbin等人透过经济模型预测指出,若美国平均关税上升10%,将使2025年与2026年通货膨胀率分别增加0.6与0.2个百分点;若加征幅度提升至20%,通货膨胀压力将急剧扩大。尽管无法完全量化关税对美国与全球经济的具体影响,但专家普遍认为关税将恶化通货膨胀情势、削弱企业投资信心,并对经济成长造成压力。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1日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政策已实施一个月。本届政府旨在扩大美国本土的投资和就业,但目前各国出口“去美国化”的负面影响已十分明显。由于美国这个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的萎缩,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产量将比2024年下降2%,其影响可能蔓延至零部件制造等相关行业。美国标普全球交通出行公司4月的估算显示,特朗普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将导致2025年全球汽车产量同比下降约2%至8791万辆,减少的这155万辆甚至超过了日本一年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总量(约140万辆)。这意味着继2024年下降1%后,全球汽车行业连续第二年产量下降。2024年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日本车企因认证欺诈而陷入生产停滞,而今年的下降是在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这次美国成了“震源地”。美国车市以1600万辆左右的年销量位居中国之后,其售出的整车近一半来自进口。零部件的进口占比则在30%-60%之间。(参考消息)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