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2025年商品市场分化:黄金与原油的历史性背离

2025年商品市场分化:黄金与原油的历史性背离

2025-10-17 15:00:04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的全球金融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震荡。在大宗商品领域,黄金与原油的价格走势呈现出极端分化——前者以66%的年内涨幅创下历史纪录,后者却因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暴跌近20%。这种反向波动不仅打破了商品市场传统的关联规律,更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与投资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一、黄金与原油的历史性背离:2025年的市场异象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商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黄金与原油价格长期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在2025年,这一历史规律被彻底打破。截至10月,现货黄金年内涨幅已达66%,而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则跌至每桶56.99美元,创2021年2月以来新低,并较去年同期下跌19%。两者的比价也发生剧烈变化:2022年仅需15桶石油即可兑换1盎司黄金,如今却需要超过70桶——这一数值差距凸显了大宗商品定价逻辑的深刻裂变。

  二、黄金上涨背后的推手:央行购买与低利率预期

  黄金此轮涨势的核心驱动力并非传统避险需求或通胀恐慌,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的集体购金行为。各国央行通过增持黄金对冲本币贬值风险,并在降息周期中强化了黄金作为“零息资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市场对未来利率长期走低的预期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等法定货币的相对价值,使黄金成为稀缺性最高的硬通货之一。

  三、原油市场的供需失衡:过剩加剧与需求疲软

  与黄金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油市场正面临近五年最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5年9月全球海上原油库存单月激增340万桶/日,创疫情以来最高增幅。美国原油产量维持在1360万桶/日的历史高位,而OPEC+逐步退出减产协议更加剧了供应端压力。尽管需求疲软已导致油价跌破关键支撑位,但生产商因生产惯性及对冲合约约束,并未大幅削减产能,进一步推高库存风险。

  四、价格分化的深层逻辑:传统关联松动与新定价体系形成

  黄金与原油的走势背离揭示了商品市场定价机制的根本转变。过去二者同步波动源于通胀预期与地缘冲突的联动效应,但2025年全球经济环境已发生结构性变化:央行货币政策取代战争恐慌成为黄金主导因素;而原油则更多受制于产能过剩、替代能源扩张及需求增速放缓的压力。这种分化也意味着投资者需重构对大宗商品的传统认知框架——单一商品的价格波动将更依赖其自身的供需基本面,而非与其他资产的固有关联性。

  2025年的黄金与原油市场犹如两股相向而行的洪流:前者因央行购金和货币体系变革持续攀升,后者则在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中不断探底。这种罕见的背离不仅打破了商品市场的传统规律,更预示着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再平衡——投资者需要以更独立、动态的眼光审视大宗商品的价值逻辑,并警惕市场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更多商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商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延伸阅读

博彩平台FanDuel携手芝商所 将推出押注股票、大宗商品甚至CPI的产品(20250821/14:18)

Flutter Entertainment Plc旗下的线上博彩平台FanDuel与美国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芝商所合作,计划推出押注股票、大宗商品价格甚至通胀的产品。两家公司周三表示,基于事件的这些合约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将与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指数等股市基准、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黄金、加密货币以及GDP和CPI等关键经济指标挂钩。双方表示,相关押注将以受监管的金融产品形式呈现,而非赌场的赌注。用户每天最低只需支付1美元,通过简单的“是”或“否”,就可多次表达对多种市场的看法。

分析师: 英国商品对美国消费者更具价格吸引力(20250729/21:53)

美欧达成最新贸易协议后,Lubbock Fine律师事务所德国业务主管亚历克斯·奥特曼(Alex Altmann)在协议公布后即刻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更低的关税将使英国商品对美国消费者更具价格吸引力,进而挤压欧盟产品的市场份额。

商品期货掀上涨浪潮,涨价题材股受关注(20250724/06:53)

近期,商品期货市场上多个品种价格出现波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本轮商品期货大涨的核心逻辑是“经济复苏预期+供给刚性+流动性溢价”三线共振。首先,中美制造业PMI同步回到扩张区间,补库需求提前反映在盘面;其次,政策端压制部分商品供给预期,市场上也不时传来相关产业减产信号;最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叠加国内宽货币,充裕流动性追逐大宗资产,放大了价格弹性。(证券时报)

加拿大央行调查显示 逾六成受访者计划减少购买美国商品(20250722/02:58)

加拿大人如何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加拿大央行一份调查显示,他们正在加大对美国旅游和产品的抵制力度。加拿大央行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其消费者季度调查中询问人们前往美国旅行的计划。约55%的加拿大人表示,他们正在避免或减少去美国度假的支出,约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计划增加国内旅游支出。调查显示,约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减少购买美国商品。这一比例高于第一季度的55%左右。

国家统计局:6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整体继续收窄(20250715/09:30)

2025年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整体继续收窄。 一、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6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0.4%,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3%、0.5%和0.6%。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和0.3%,降幅均与上月相同。 6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0%、0.7%、0.7%和0.5%。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下降0.6%,降幅均扩大0.1个百分点。 二、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整体继续收窄 6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涨6.0%,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4.1%、5.1%和2.5%。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0%和4.6%,降幅分别收窄0.5个和0.3个百分点。 6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1.8%、1.3%、5.9%和2.8%。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8%和6.7%,降幅分别收窄0.3个和0.2个百分点。

中信建投: 关税威胁推升金价,商品氛围偏暖促进金银比修复(20250714/08:15)

中信建投指出,特朗普延长本于7月9日到期的对等关税暂停命令,陆续通过关税信函的方式通知8月1日起对日、韩等国加征20%到40%不等的关税,关税税率与4月2日对等关税差距不大。新一轮的关税威胁再起,避险情绪推升金价,同时,“反内卷”和经济刺激加码的预期令商品市场投资氛围明显转暖,有助于金银比的进一步修复。特朗普威胁8月1日起对铜进口征收50%关税,一旦落地,铜由抢出口的结构行情过渡到全球供需缺口的总量行情,铜价保持高位运行。

“大而美”法案对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几何(20250706/13:27)

冠通期货研究咨询部经理王静认为,该法案的通过会进一步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从宏观层面看,提高债务上限和为企业减税将在短期提振美国经济增长与通胀水平,但长期可能损害美国信用,并增加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叠加对关税的担忧,通胀再起成为制约美联储降息的关键因素。大宗商品市场短期受益于美元疲软和经济提振双重利好,但由于临近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政策“落定”的关键期,市场恐慌情绪有所抬头。王静表示,近期国内多个制造业领域掀起“反内卷”行动,在低估值与政策预期驱动下,部分商品期货价格自低位回升。此时美国“大而美”法案的通过,有望为商品反弹注入新动能。(期货日报)

加拿大5月商品贸易逆差缩小 对美国出口比重下降(20250703/21:08)

对美国出口在加拿大总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到(新冠疫情期除外)至少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对其他国家出口所占的比例则达到新高。加拿大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美国关税打压加美之间的进出口,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帮助该国5月份贸易逆差缩小至59亿加元(43亿美元)。贸易逆差缩小符合对经济学家所做调查得到的中位数预测。数据显示,对美国出口在5月所占比重下降至68.3%。

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签约金额逾4179亿元(20250702/18:38)

从2日举行的2025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商博会签约经贸合作项目365个,签约金额4179.24亿元。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李轩表示,这是新疆自贸区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产业对接活动,共签约19个项目,签约金额27.11亿元,涵盖先进装备、商贸物流、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中新网)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金融行业热门报告

更多

商品热门推荐

金融相关报告分类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