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表示,美国股市的回调可能已经结束,信用市场尚未像股票一样将衰退风险纳入定价。“如果美国股票ETF继续像迄今一样大多是资金流入,那么美股当前的回调很可能大致已经结束,”Nikolaos Panigirtzoglou和Mika Inkinen等人在报告写道。
摩根士丹利的Michael Wilson表示,2025年困扰华尔街的美股剧烈波动可能至少持续到今年下半年,股价预计将维持在上个月触及的高点之下。该公司的首席美股策略师预计,鉴于企业和经济增长前景笼罩在不确定性之下,任何近期的上涨都是暂时的,并且涨势由低质量的公司引领。“我的最佳猜测是这将是滚动式复苏,”Wils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认为今年上半年不太可能再创新高。”但他补充说随着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2026年,股市在2025年下半年再创纪录高位是有可能的。
今年以来,美股“七巨头”平均下跌了15%,进而拖累了标普500指数。高盛策略师指出,“七巨头”目前处于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估值。该策略师称,目前股价下跌不是基本面的问题,而是对过去两年热钱的一些平复。客观来看,目前“七巨头”都面临着经济放缓和贸易战的影响,这可能会影响他们2025财年的利润。投资者还担心,这些公司在人工智能上的支出过于巨大,现金流将更少。不过,该策略师也提示,公司的收益预期很可观,“是真正的利益增长,而不是泡沫和情绪”。自2018年以来,英伟达的收益增长了10倍,亚马逊的收益增长了5倍,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收益增长了4倍。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周二对投资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对滞胀、贸易战和美国例外论结束的担忧推动了牛市崩溃情绪,3月份美股配置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降幅。该行称,全球投资者将现金配比从3.5%提高至4.1%,结束了12月触发的卖出信号,情绪下滑的速度与股票修正的结束相一致。调查显示,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降幅,但与此同时,对欧元区股票的配置却创下了2021年7月以来的新高,银行股成为全球最受青睐的类别。这项调查包括171名参与者,他们管理着4260亿美元的资产。
据记者调查,此前出海炒美股的资金近期的确有回归的苗头出现。这批出海资金目前多数落脚在香港,并通过香港的机构,以北上资金的方式杀入内地市场或直接押注港股。摩根大通上周也曾表示,近期,将货币兑换为港元和人民币的金额创下纪录,表明资金流入当地股市。(券商中国)
近20年来A股首次在美股大跌期间走出独立行情,彰显“信心重估牛”特征。我们此前鲜明提出,2月底3月初是震荡整固,而非行情结束,近期A股在中美经济周期背离、DeepSeek突破引领科技重估、全球比较中国资产具备吸引力等因素推动下在美股大跌期间走出独立行情,为近20来首次。本周指数站上3400点,总市值创新高,彰显“信心重估牛”特征。
兴业证券发布研报称,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的错位或是中美股市分化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拆分估值和盈利,可以看到随着政策和经济周期的错位,中美股市估值和盈利也随之走向分化。国内更为宽松的流动性利于A股估值快速上涨,而美股估值则以震荡或下行为主;盈利方面,“中强美弱”多处于美股盈利下行期,彼时的A股具备一定的业绩比较优势。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